从以下中国古籍出现的人名中,你认为能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A.等级观念 | B.宗法观念 | C.法治观念 | D.辈份观念 |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 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
C.新经济政策时期 |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
亲善四邻,安定友邦,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加强同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我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下列不属于上述努力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 B.中美关系正常化 |
C.中日建交 | D.上海合作组织 |
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
B.体现了民主的广泛 |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
1993年,有“第二货币”美称的粮票正式谢幕;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 2006年国家“十一五”改计划为规划。这些历史现象突出反映了( )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
B.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非常完善 |
C.宏观经济运行以市场为基础向政府主导过渡 |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
有人认为:“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文中“全球化倒退”的主要表现是()
A.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 B.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 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