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王彦章死节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率五百骑守捉①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注释】①守捉: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 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A.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
B.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
C.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
D.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1)活( )
(2)见( ) 说说“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的意思。
选文记叙他“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有什么作用?
选文主要表现了王章彦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①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②。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③其馀。”上④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⑤。”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⑥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⑦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⑧之,以旌⑨直臣。”(节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匡:辅助。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③厉:激励,此有警戒之意。④上:指汉成帝。⑤张禹:汉成帝的老师。⑥将:拿。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⑧辑:连缀。⑨旌:表彰。用“/”给文中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于 是 左 将 军 辛 庆 忌 免 冠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亡()②已()③易()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书要成诵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讽④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赐为温国公称号。②下帷绝编:“下帷”指东汉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指孔子研讲《周易》,把穿筒的熟牛皮翻断好几次。即“韦编三绝”。这里是说司马光勤奋。③迨(dài):等到。④倍讽(bèi fěng):“倍”通“背”,讽:背诵。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用力多者收功远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患()②尝()③或()翻译下列句子。
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对本文理解正确的是()
A.本文主要告诉读者司马光小时记忆力不好。 |
B.文章主要表达其他人学习爱偷懒,而司马光很用功。 |
C.文章主要是说司马光聪明过人,背过的东西终身不忘。 |
D.作者也赞同“书不可不成诵”的观点。 |
你赞成“书不可不成诵”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顾欢勤学
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①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八岁,诵《孝经》、《诗》、《论》。及长,笃志好学。母年老,躬耕读书,夜则然②糠自照。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注释①挞:用鞭棍打人。②然:通“燃”。用“/”划出句子的朗读节奏
夜则然糠自照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见赋乃止()(2)见而异之()(3)父使驱田中雀()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顾欢“于舍壁后倚听”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顾欢勤学的事迹。
这则故事,在学习方面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日近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①。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③?”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⑤。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晋明帝:晋朝皇帝司马绍,他是元帝的儿子。元帝:晋朝皇帝司马睿,字景文,建立东晋。②洛下:洛阳,西晋的京都。③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④居然可知:由此可以推知。⑤更重问之:并且就同一个问题重新向明帝提问。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明帝问何以致泣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具()(2)因()(3)异()说说“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的意思。
晋明帝就同一个问题回答“日远”和“日近”的原因各是什么?
晋明帝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①。然而陈涉,瓮牖绳枢②之子,甿隶③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俛起阡陌之中,率疲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④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⑤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⑥,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
【注】①殊俗: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②瓮牖绳枢:极言陈涉出身贫寒。③甿隶:指出身微贱。④山东:即原六国之地。⑤曩时:以往。⑥絜大:用绳子量物体周围的长度。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必须停顿之处)。
①上 使 外 将 兵
②则 不 可 同 年 而 语 矣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 会天大雨( ) ②今诚以吾众 ( )
③ 始皇既没 ( ) ④斩木为兵()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吴广以为然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甲】文中陈胜说,“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乙】文能证明这句话的句子是“”
从【甲】文看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乙】文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