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淮阴侯 ①列传(节选)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 ②,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淮阴侯,指韩信。②鞅鞅:通"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霸上 |
军:军队 |
B.天子 至 |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
C.信尝 樊将军哙 |
过:超过 |
D.大王乃肯 臣 |
临:将要 |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
生 与哙等为伍 |
B.军细柳: 备胡 |
光先帝遗德 |
C.已而 细柳军 |
称善者久 |
D.不足 外人道也 |
何为 我禽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A.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B.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D.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5)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周亚夫、韩信的形象特点。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 回: ② 弈: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环滁皆山也.
②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文章第②-④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素湍绿潭(duān) |
B. |
飞漱其间(sù) |
C. |
饮少辄醉(zhè) |
D. |
觥筹交错(gōng) |
(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 )
① a.沿溯阻绝( ) b.绝𪩘多生怪柏( )
绝:
A. |
隔断 |
B. |
独一无二 |
C. |
极(高) |
D. |
气息中止 |
②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b.临溪而渔( )
临:
A. |
到 |
B. |
居高面下 |
C. |
将要 |
D. |
照着字画模仿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安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乙】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②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③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④,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战国策·燕策二》)
【注】①苏代:谋士。②拑:同“钳”。③禽:同“擒”。④支:相持,对峙。
(1)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臣之妻私臣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
B. |
皆以美于徐公 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
C. |
朝服衣冠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D.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妻之美我者 |
(2) 学习文文言文可以用“迁移法”,下列迁移错误的一项是( )
A. |
“赵且伐燕”中的“且”,根据《愚公移山》中“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的“且”,可理解为“将要,将近”的意思。 |
B. |
“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中的“谓……曰……”,根据甲文中“谓其妻曰”的“谓……曰……”可理解为“对……说……”的意思。 |
C. |
“故愿王熟计之也”中的“计”,根据《出师表》中“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计”,可理解为“计算”的意思。 |
D. |
“今日不雨”中的“雨”,根据《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的“雨”,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下雨”的意思。 |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文都是出自《战国策》,此书记录了战国时诸多谋臣策士的谋略。 |
B. |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都以寻常小事类比。 |
C. |
甲乙两文都是讲述了君王虚心地接纳劝诫,采纳群言,修明政治的故事。 |
D. |
甲文“三叠”式结构,别致精美;乙文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 |
(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这首叙事诗中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是______。
(2)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的“苍苍”意思为“茂盛的样子”,有同学据此推断出“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苍苍”描写的是卖炭翁头发长得茂密。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3)下面是根据本诗部分内容改编的微剧本片段。请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处补充内容。
剧本 |
题目 |
日已高,市南门外。这时“得得”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卖炭翁挣扎着起身,揉了揉昏花的双眼。 卖炭翁:(不安、疑惑、欣喜)这来的是谁?(马蹄声渐近) 卖炭翁:(恐惧、害怕)啊!怎么是他们! 黄衣使者:( ① )皇上命我等来征收你的炭! 白衫儿:(得意洋洋地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角上)喏,给你的炭钱。 卖炭翁:(无奈绝望地瘫倒在地、眼角流下泪水) ② 牛角上的那抹红绫,在风雪中舞动,在白雪的映照下特别的鲜红。 |
(1)根据情景,在①______处填一个描写黄衣使者神态的词语。 (2)根据情景,在②______处填补人物对白 |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④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⑤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③冠履:鞋子和帽子。④为:愿意。⑤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舍生而取义者 万事皆贵于义也 |
B. |
故不为苟得也 何故 |
C.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贵义于其身也 |
D. |
人皆有之 断子之手足 |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B.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C.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D.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在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后,运用比喻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论述。 |
B. |
甲文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是心”,相对于“贤者”来说,普通人容易丧失。 |
C. |
乙文论证的中心观点是“万事莫贵于义”。 |
D. |
甲、乙两文都是关于“义”与“利”的论述,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 |
(4)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②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