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2分)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超过13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是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许多奇迹,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一方面,经济增速第一、外汇储备第一、外国直接投资引入第一、主要工业品产量第一;与此同时,中国是建材消费第一、能源消耗第一、空气污染物排放第一、水污染物排放第一。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的河段严重污染,城市垃圾处理率不足20%,农村有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
材料二:光明日报北京9月26日电由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24位政府、企业、金融界和经济学界知名人士组成的全球经济和气候委员会,日前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孕育经济增长:全球新气候经济报告》,报告研究长达一年,由中国、印度、美国、巴西、韩国、欧洲和非洲的著名研究机构共同完成。报告认为,在未来15年,约90万亿美元将投资到城市建设、农业和能源领域的基础设施。这将为世界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实现低碳领域投资的增长,从而为就业、医疗、企业生产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带来多重效益。报告还提出了包含10个政策建议要点的《全球行动计划》,旨在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双赢的论据。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就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提出合理建议。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治建设要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组织要带头依法办事,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政府必须坚特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体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材料二:李克强指出,今年简政放权的力度不能减,要进一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要把那些含金量高的、管用的,真正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直接放给市场、放给企业。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创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环境序兹涅茨曲线

材料二:有一种蓝天白云叫做“APEC蓝”这是网民对北京近期天气的称呼。虽然只是一个戏称,却让人看到到治理空气污染的希望,面对“十面霾伏”并非没有办法,只要政府肯下决心,拿出严厉的治霾手段,一板一眼地落实到位,还是可以重现蓝天白云的。为了确保APEC会议在北京的顺利举办,北京市政府先后制定了《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北京市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和“停车”、“停限产”、“停工”等10个分方案,部分市民也迎来6天的“小长假”。在这些严厉治霾的措施下,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道路畅通了,久违的湛蓝天空出现了,蓝得那么不真实,又令人无比心动。那么,现在问题来了,“APEC蓝”可以常态化吗?
材料三:2014年7月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中国交通能源战略转型。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此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流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支持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实施创新驱动,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价值。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全面地履行其应有的职能使“APEC蓝”常态化。
(3)根据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的经济意义。

这是一个“微公益”的时代。微公益之“微”,一是指微博上发起的公益活动,二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作为爱心平台,微公益致力于将求助者、爱心网友、公益机构等资源进行整合。从认证用户发掘求助项目、“爱心团”甄别信息真伪,到公益机构介入实质救助、网友参与提升项目影响力,几乎所有的微博用户都有机会以个人身份,亲身参与到微公益项目中来,通过全民力量打造一条从项目发起、信息核实到实际救助的完整生态链,以高效、便捷、透明的运作机制,启动了一个“全民公益”时代。
对于微公益,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博友认为,微公益的最大魅力是自由,轻轻一点鼠标可以传播消息,也可以对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有的博友却认为微公益最大的漏洞也是自由,有人打着公益事业的旗号非法牟利中饱私囊。
专家指出,微公益目前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面临的瓶颈问题是:一些民间自发成立的微公益项目缺乏监管,容易迷失方向;微公益项目缺乏企业组织和社会机构参与运作,将难以持久。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微公益的运作流程。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微公益的最大魅力是自由,最大的漏洞也是自由。”
(3)从《经济生活》角度,提出解决微公益发展瓶颈问题的建议。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礼仪早已融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重智轻德”的教育使孩子成长失范的现象屡见不鲜。日前,《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正式出台,并从今年春季开学起全面推行,这是全国首个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规范》对不同阶段的未成年人提出“仪表之礼”等八项礼仪要求,切实开展“入学仪式”等四项仪式,在全省1700万名未成年人中推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强调“践礼修德,从小抓起”,融入了“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最大特点就是注重从生活细节入手,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每一礼都区分了年龄段,循序渐进、设置科学贴近生活实际,并强调将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落到学校、家庭、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
(1)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加强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教育的依据及意义。
(2)分析江苏省上述举措与要求所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辩证法思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