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了“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活动征文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的动向。
“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名人梦想录(部分)
人物 |
梦想 |
郁达夫 |
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 |
林语堂 |
“我不做梦,希望民治实现,人民可以执行选举、复决、罢免之权,只希望人民之财产生命不致随时被剥夺。”“我不做梦,希望人民有集会结社权,只希望临时开会抗日不被军警干涉。” |
章乃器 |
中国将来的革命,必然是一个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那个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
李宗武 |
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军事当局不要只知剿共,不知御侮。……希望能杀尽一切贪官污吏。……中国民众能监督政府,使政府不为少数军阀所私。使政府为民众全体的政府。” |
周谷城 |
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
宋云彬 |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
根据材料,有哪些作者表达了社会主义的梦想?(4分)结合国际国内背景,分析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向往社会主义的原因?(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张裕酿酒公司在1892—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
1892年 |
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 |
1896年 |
从欧洲大批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酿造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 |
1912年 |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提赠“品重醴泉”四字 |
1917年 |
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墨宝手迹 |
1934年 |
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时期 |
1941年 |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 |
材料二:清朝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朝廷要员王文韶亲自签署张裕酿酒公司的营业执照。奥国驻烟台领事官巴保男爵持有奥匈帝国颁发的酿酒证书,他主持酿制的高月白兰地、夜光杯、琼瑶浆等十五种产品工艺各异,个性鲜明,很快风靡一时。巴保在张裕酿酒公司一直工作了十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才奉命回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材料二,张裕酿酒公司的生产经营有什么特点?
(2)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里,张裕酿酒公司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3)国民政府统治后期,张裕酿酒公司的发展状况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还有什么因素阻碍它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杭州……桑麻遍地,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赵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毅阉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布(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当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到二十余。商贾所获者,常满户外,尚有能应。自是家业大饶。——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 迨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居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三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现象?材料一反映的杭州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中的“末”和“本”各指什么?作者用这个词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
(3)在对外贸易方面,明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
(4)材料三中“游手趁食者”指什么人?你如何看待这一种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和中原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中原文化和族体也不断向边疆扩散,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输送到边疆,中原与边疆互相交流,不断丰富,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
——吴仕民《民族问题概论》
材料二(张骞通西域后)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就物产方面说,家畜有汗血马,植物油、苜蓿、葡萄、胡桃、蚕豆、石榴等十多种,这些物产的输入,给中国增加了新财富 。就文化方面说,有乐器乐曲的传入。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
材料三回纥人的服饰在唐朝广大人民中产生了深刻影响,有一段时期,回纥衣装成为社会的流行服。中唐诗人元稹在诗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唐朝宫廷妇女喜好在脸上化装着日月形膏痣,耳上带着耳坠,这也是吐蕃妇女原有风俗。
——张岱年、季羡林《中国全史﹒中国隋唐五代习俗史》
材料四北方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期)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特点。
(2)据材料二、三概括古代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了中华文化?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少数民族统治者“行汉法”的根本目的和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代长安“万年(县)领(朱雀门)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长安(县)领(朱雀门)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长安志》卷7)。“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会要》)。唐政府对于法定设置的市,分设市令负责管理。例如“京都诸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丞为之贰”(《唐六典》)。
材料二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燕翼诒谋录》
材料三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处。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听闻。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有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瓦肆(娱乐场所)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博、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王晏出至草市,马惊走,鼓步从车而归。
(雍州刺史张欣泰发动叛乱,鄱阳王萧宝夤狼狈逃亡三日)戎装诣草市尉,尉驰以启帝。
——《南齐书》卷19《五行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唐朝的“东市”和“西市”是什么场所?概括唐代“市”的基本情况。
(2)据材料二、三,与唐朝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概括当时东京商业繁华的重要表现。
(3)据材料四,何谓“草市”?最早出现于何时? “草市”与“市”有何区别?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材料二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土地所有权。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4)上述材料旨在说明什么的变化?指出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