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材料五 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材料六 1855年文官改革令在英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择优取士的崭新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因而也是不列颠现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起点。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
(4)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5年英国实行文官制度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2年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思说:“英日同盟虽然并不想策动日本政府走向极端,但必然引起的后果是使日本感到可以与远东的大敌一决雌雄。”
---- 摘自《兰斯多思传》
材料二: 英法和解后,德国更感到英俄对抗的特殊价值。德国首相皮洛说,所有希望都系于他们所相信的英俄正在接近冲突。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04半,法国驻英大使认为,英俄发生冲突,是一场大灾难,唯一得利的是德国。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1906年俄国外交大臣伊兹伏尔斯基说,巩固和英国的关系对俄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个大国利益与我们在欧亚太陆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摘自《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英国与日本结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4分)
(2)材料二中德国为什么希望英俄发生冲突?
材料三中法国人为什么又认为英俄冲突是一场灾难?
(3)从材料一到材料四,英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上述矛盾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如何?试根据材料和所学过的知识分析。
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你怎样理解大战的性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没有引起大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1915年1月和1916年初,威尔逊曾两度派遣他的顾问豪斯前往欧洲调查。但是,豪斯在与英国和德国两方面接触以后,得出了“在付出了这么多生命财产的代价后,没有人肯轻易地接受无结果的和平”的印象。
材料三: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材料均摘自《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豪斯的“印象”是否正确?为什么?
(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这种矛盾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果如何?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下面是编辑的“中外杰出人物评说”资料卡。请参照范例,填写相关内容。
人物 |
地位 |
主要贡献(概括说明) |
秦始皇 |
||
华盛顿 |
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 |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荣膺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领导开创美国的民主制度和立国原则,影响深远。 |
拿破仑 |
||
列宁 |
||
孙中山 |
||
毛泽东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与亚洲大陆两大地区的经济、政治总体发展各有什么特点?造成两地经济发展不同特点的根源何在?注意,不要逐国罗列介绍,应综合概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