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上阕中的词语 ,既点出了时令,又写出了词人 的心绪。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释]①楼兰:汉代西域国名,此指楼兰国王。据《汉书•傅介子传》记载,西汉昭帝时,楼兰国王屡次截杀通西域的汉使,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刺杀了楼兰国王。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从听觉角度表现战争的规模,“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角度表现战争的惨烈。
B.《塞下曲》首联写五月的天山有“雪”无“花”,寒气逼人,极力渲染边塞的严寒景象,突出环境的艰苦。
C.两首诗均用字考究,《雁门太守行》中“卷”字写出乘夜奔袭之状;《塞下曲》中“抱”字描绘将士们夜间休息时悠闲之态。
D.两首诗都运用典故,《雁门太守行》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塞下曲》表现了将士们甘愿身赴疆场、为国立功的慷慨豪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望海楼
米芾
云间铁瓮①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释】①铁瓮:即铁瓮城,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黄鹤楼》颈链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有力,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B.《望海楼》颔联两句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以“三峡”“六朝”突出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C.两首诗尾联都用问句,以抒情作结:《黄鹤楼》打发诗人思乡之情,《望海楼》表露出诗人低沉而又伤感的情绪。
D.两首诗都写登楼所见,诗句典雅凝练,写景角度多变。现实遐想交织,时空大大扩展,展现了雄浑阔大的境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好事近•咏梅
【宋】陈亮
的皪①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吹苗。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竟。
【注释】①的皪:鲜明。②玉奴:泛指美人。
词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古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梅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
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①,
惹得诗人说到今。
早梅
[南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
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
无人别意看。
[注释]①林和靖:即林逋,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两首诗都写“梅花”,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古诗阅读。
月下演东坡语①(其一)
[清]汪琬
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②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注释】①东坡语:苏轼曾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认为自然景物,人人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②筇(qióng):竹制的手杖。
(1)古人常以“秋”入诗,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本诗同样以“秋”入诗却新意频出,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