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朗传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节选自《三国志 魏志 司马郎传》)
【注释】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疑朗匿年(隐瞒) | B.监试者异之(奇特、奇异) |
| C.窃为郡内忧之(私下) | D.客谢之(道歉)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 B.今寇未至而先徒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 C.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 D.太祖辟为司空掾属贤能为之用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2)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结合文意,请你对司马朗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古镜(宋)沈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③,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一样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注】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给【甲文】中划线句子划分节奏。 (三处)(3分)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下列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收人面令小令初下,群臣进谏。 | B.了了分明勾画了了 |
| 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 |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人制镜,能收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制造的透光镜,能透射背面的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___________(用一个词语概括)。
晚游六桥①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②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①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 。 ②罗纨:罗与纨都是丝织品,这里指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游客。③夕舂:夕阳的代称。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 下列句中加线的“于”与“多于堤畔之草”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苛政猛于虎也 |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 C.达于汉阴 | D.万钟于我何加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文章开头指出春景、月景、朝烟、夕岚是西湖最美的景色。 |
| B.当今年春天梅花盛开,尤其是石篑要“我”赶快去欣赏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时,我却迷恋桃花,可见我只喜欢桃花而不喜欢梅花。 |
| C.作者描绘西子湖畔的春游图,由物及人,先从侧面写西湖桃花之盛,再写沿途观花的游人之盛。 |
| D.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与众不同的独到的审美情趣,表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山水为乐的情感。 |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 (4分)
(1)与杏桃相次开放相次:________(2)石篑数为余言 数:______
(3)止午、未、申三时止:__________(4)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少好弓矢②皆非良材③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足肤皲裂而不知 | B.执策而临之 | C.学而不思则罔 | D.出淤泥而不染 |
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①人持汤沃灌②主人日再食③腰白玉之环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文段中的主人公最终可谓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下列加线字词。
(1)怡然不动(2)以其境过清(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4)是进亦忧,退亦忧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微斯人,吾谁与归!从表达方式和内容上看【甲】文以描写为主,突出了小石潭 的特点,而【乙】则以 为主 ,表达了作者 (用文中原话回答)的博大胸襟。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作者的乐与忧,但作者在这乐与忧的表述中,呈现的形式不同,流露的情感也有所不同,请说出其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