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年的峥蝾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丰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材料二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采”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24日)
读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观点分歧的实质。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
材料三 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
——《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材料四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分别简述其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材料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平定韩魏楚赵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秦始皇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初,做了许多大事,如人们熟知的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交通等……胶东大地原始是齐国的领地。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秦齐两国是最强的,有着“西帝”和“东帝”的说法。后来秦国灭了齐国,尽管当时齐国的臣民表面上对秦国的统治言听计从,可私下很多人对秦并不认同,梦想有朝一日让齐国“复活”。“对于秦国的统治而言,齐国的统治物产富饶,财力充足,将齐国的旧地安抚住,对秦始皇平定统治天下有重要的意义,他多次到齐国的属地东巡,主要目的是‘示王权’。”
——《秦始皇东巡三临烟台,并非只是寻长生不老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含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主要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怎样评价中央集权制的历史作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材料二: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的外交策略。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美苏争霸的原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弃置)矣。”
材料二:“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它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1776年《独立宣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1789年《人权宣言》
(1)材料一反映出顾炎武怎样的思想?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与启蒙思想之间的关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表现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它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佩里的舰队在能看得见首都江户的地方航行;几星期内,全日本便都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相反,面积辽阔、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或不受西方的影响,反而充当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储藏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习惯和感觉方式方面存在差别,这一差别无疑有这样的一个结果:在中国人不断后退,并很可能会继续后退到帝国彻底崩溃时,日本人即使不实际处于逐渐进步的状态之中,也处在从即将洒向他们的一片强光中得益的状态之中,处在利用那些中国人不屑一顾、而日本人在开始更加了解我们时多半不但能够采纳并急于采纳的进步和发明的状态之中。
——当时一位英国外交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面对西方挑战时中国和日本的应对态度和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观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但又跳不出特定时代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没有一个宽松、平和与自由的社会环境,经济就不可能继续发展,于是克服专制王权就成为那些具有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民族国家所面临的最大任务。英国内战就是为了克服专制王权,然而暴力革命的结果是消除了国王,却产生了另一种专制形式,即克伦威尔的个人独裁。
——刘成《英国兴衰千年回溯》
材料二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地欢迎。渴望复辟旧制度或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是存在的,但是,大多数人都因为他结束骚乱和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欢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又建立另一种专制形式”。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在内政方面“受到普遍欢迎”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如何理解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经常出现“另一种形式”的个人独裁统治的历史现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