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再没有其他社会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绝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美国的矛盾心态体现了

A.美国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B.美国的价值观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C.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D.美国外交思想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匹配正确的是

A.普罗塔哥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加尔文——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旨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挑战教会的权威 B.否定对上帝的信仰
C.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D.宣扬国家的世俗权力高于教会

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A.罗马法出现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对梁启超的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
B.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
C.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
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