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完成题目
【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③深矣,常有以自下④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⑤。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④自下:谦虚。相:担任国相。⑤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既而归,其妻请去 / 乃记之而去 | B.自以为足 / 晏子荐以为大夫 |
| C.其妻从门间而窥 / 长跪而谢之 | D.然子之意 / 谓为信然 |
下列划线词没有活用现象的是( )
| A.此皆良实 | B.优劣得所 | C.身相齐国 | D.意气扬扬 |
翻译句子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广故数言欲亡。数: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从选文看,起义的第一步是;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2分)
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片段,完成后面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与“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大易小 |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 C.徒以有先生也 | D.以君为长者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是以语气强烈的反问句表达了唐雎维护国士不受侵犯的强硬态度。 |
| B.唐雎说“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挺剑而起”,表现了他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
| C.“轻寡人与”的言外之意是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认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安陵。 |
| D.秦王长跪而谢之曰:“……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说明他在唐雎的义正辞严的斗争面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内心折服、称颂唐雎的胆识。 |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日:"主上宵旰④,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日:"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日:"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选自《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宵旰:宵,夜;旰,晚。宵旰,天亮就穿起衣服,天很晚才吃饭。比喻勤于政事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吴玠素服飞 (4)饰名姝遗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敌未灭,何以家为?。请概括甲段文字的大意(用文中话答)。乙文中写了岳飞的哪几件事?
文段甲中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对文中的观点,一向有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看待的?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田子退金》——韩婴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③尊君在不 不:
④说其义说: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甲】文中启发人们讲“诚信”的重要性,请你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说说 “诚信”在我们
现今社会生活中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 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月色入户(2)念无与为乐者
(3)经宿方至(4)人问其故。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意思。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
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
性格等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