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完成题目
【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③深矣,常有以自下④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⑤。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④自下:谦虚。相:担任国相。⑤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既而,其妻请去 / 乃记之而 B.自以为足 / 晏子荐以为大夫
C.其妻从门间窥 / 长跪谢之 D.子之意 / 谓为信

下列划线词没有活用现象的是(   )

A.此皆良实 B.优劣得所 C.身齐国 D.意气扬扬

翻译句子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核舟记(节选)
〔明〕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在下面的“词语积累卡” ①、②横线上填写空缺的内容。

词语
例句
解释

例句
解释

高可二黍许

杂然相许
赞成 赞同
曳屋许许声
拟声词
先生何许人也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应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能径寸之木徐喷 B.石青糁公将鼓
C.启窗观出淤泥不染 D.若听茶声吴广以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如果这件艺术品准备在博物馆展览,你会怎样介绍它?下面的文字是有关“核舟”的解说词,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①③需用原文语句填空)
这件“核舟”,堪称微雕艺术的高峰之作,为明代王叔远所做。原材料只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 王叔远“因势象形”刻核舟,舟上五人,不但须眉毕见,而且“各具情态” 。另外,凸显篛蓬,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34个字,“勾画了了”。清代魏学洢曾用细致的笔墨,用顺序说明此舟,充分体现了雕刻者的“ ③ ”。现在就让我们感受艺术带给我们的震撼吧。
①“”②③“

阅读《口技》选段,回答后面问题(9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少顷 (2)既而
(4分)把下面两旬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⑵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分)“善”是什么意思?请你在文中找到反映宾客都认为口技人“善”的两个句子。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 完成后面小题。((8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
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 “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修:讥: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邹忌两次“窥镜”的原因是什么?

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家求良猫( 耗尽) B.以腥膏(讨厌 )
C.眠以毡( 毯子 ) D.鼠以故益( 凶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
猫既饱安,不捕鼠。
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某人家中被老鼠严重破坏,于是养了一只猫,本想让猫来制止老鼠的猖獗。
B.某人对这只猫充满了希望,于是大鱼大肉地供养它,还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环境。
C.猫在养尊处优的生活中,反而不愿意捕鼠了。
D.某人最终明白,天下不是没有好猫,他家的猫不捕鼠其实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阅读这则故事,从中我们可以获知怎样的人生之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相而去(2)入门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和“”两点反驳。
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