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议论文《文化需要相互凝视》,完成题目。
①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偏见和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位美国汉学家翻译了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找到美国一家出版社。出版社认为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恐怕不卖钱,建议将书名改为《上海小姐》,可以考虑出版。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要是换一个同样优秀的英语作家,出版社就不会轻易要求把他作品的名字改掉。
②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如何做到相互平等地凝视与对话,并且保持自己的尊严,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③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在一次中美文学论坛上,一位知名的美国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语气不无轻慢。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坦诚陈述了她的批评和看法,那位教授也由此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让双方都有收获。那天论坛结束时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最后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让琴声作为这次交流的结束。
④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弱势,原因很多。首先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还有历史原因,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一边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也有技术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另外由于文化的差异,有些西方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这样的现实,并非一日形成。
⑤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充满惊异和好奇,但普通外国民众对中国、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真正的活力知之甚少。中国应该向世界打开自己,特别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文学、文化的交往,这种沟通不是为了让人们变得相同,而是为了理性平等地认识、欣赏并尊重彼此的不同。
⑥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中国作家应该潜心地而不是花哨地,诚实地而不是用讨某一个“他者”喜欢的心态去创作。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能否酿出好酒最终要看我们能不能更踏实地潜入到这个时代的深部。只有酿出好酒,才能“走出去”。2006年中国作协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⑦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即兴的展示,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奢望一两次论坛和书展就能够万事大吉。它需要我们更自觉,更有耐心和耐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需要相互凝视,相互对话。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化需要相互凝视”这一观点的?
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结合文意,正确理解“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一句的含义。
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答题。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指出“秀气”一词的表达作用,并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改写句子,要求着重突出小山的秀气。)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_____________
| A.有欢快唱歌的小鸟,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
| B.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的歌唱 |
| C.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欢快唱歌的小鸟 |
| D.有欢快唱歌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
依次填人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试飞成功,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地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
(2)为纪念周村开埠100周年举行的纪念活动,对于周村古商埠文化,促进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独”主张,停止“台独”活动,两岸关系即可展现和平稳定发展的光明前景。
| A.标志发扬放弃 | B.显示发扬摈弃 |
| C.标志弘扬摈弃 | D.显示弘扬放弃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大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①②③④。
画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喻体分别是()
| 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
| B.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
| C.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
| D.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
用“——”线在文中画出两处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的地方。
对划线的两个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
|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
|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
|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 |
这个语段主要是写()
| A.小雪后-山色 | B.小山太秀气 | C.小雪最妙 | D.山的肌肤 |
意识与无意识理论
1929年,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轰动一时的“意识和无意识及其对行为影响的理论”。但这一理论未能使他获诺贝尔奖。一些传记家说,弗洛伊德死前一直认为,十年后诺贝尔奖评委会会打电话告知他获奖。但因在诺贝尔活着的时代,心理学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因此心理学理论不会被列入评奖范围,研究心理学的人必然会被拒之门外。
弗洛伊德曾对20世纪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梦的解析》一度被人们认为是揭开了20世纪序幕的著作。《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也是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作,同时也可以看做是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的,差不多十年以后才为人们所重视,在弗洛伊德有生之年就再版了八次,并有了近十种文字的译本。弗洛伊德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被视作与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伟人并列的20世欧美思想家之一。从文章中看出,弗洛伊德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原因是什么?
《梦的解析》是一部具有什么价值的著作?
弗洛伊德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要不要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在法国得到自由的代价。从选文看,居里夫人是怎样对待财富的?
从选文看,居里夫人的最大愿望是什么?
“我坚信我们是对的”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境界?
读文答题
在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艰辛地坐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概括本段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三个“研究”的词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将本段用“‖”划分为两个层次
选出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1)在那整个时期中
A.指作者整个少女阶段
B.指作者在巴黎大学时期
C.指作者五十年的科研时期
D.指作者和丈夫在一起的一段日子
(2)像在梦幻之中一般
A.指取得成就的高度愉悦感
B.指取得成就的梦幻般偶然
C.指科研和爱情双丰收的愉悦
D.指痴迷在科研之中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