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逮:及,到达。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一个人的名字。④与:帮助。⑤资:借。⑥大学:大学者,很有学问的人。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衡乃穿壁引其光 (      )         ⑵书映光而读之(     )
对文中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愿意得到你家的书,读遍它。
B.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全部读一遍。
C.我愿意得到你家的书,全部读一遍。
D.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读遍它。

文章表现了匡衡什么精神?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母投杼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投杼墙而走()
(2)其母()
.由这一则故事,我们可以想到的成语是:__________。
.由本则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可爱者甚() (2)陶后有闻()
(3)香远清()(4)濯清莲而不()
.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陋室,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表达的是?
.“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的“陶渊明”你了解他多少?请你写出最能反映他性格的一句诗或者能够反映他性格的小故事(故事要相对完整)
.《爱莲说》中“爱菊、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菊:
爱牡丹:
.周敦颐说莲“出淤泥而不染”,请你从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角度,提炼出这句话蕴含的观点。
.作者钟情于莲花,并以莲自况来表白他的生活态度。请你以“莲,不求富贵乃花中君子”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莲,不求富贵乃花中君子
下句:松,_____________是树中勇士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②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⑤,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果蔬:泛指菜肴。③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④脔:切成块的肉。⑤箸:筷子。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因公()②觉饥甚而不敢()
③不下箸 ( )④公取自之 ( )
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
C.久之,目似瞑 D.故时有物外之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2分)

阅读《三峡》,翻译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阅读《师老马与蚁》,完成下面题目。(11分)
老马与蚁韩非子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师:学习。②管仲:夷吾,春秋时任齐桓公的相国,著名政治家。③隰(xí)朋:齐桓公时期的左相。④桓公:即齐桓公,名小白,齐国国君,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⑤孤竹:国名,在今河北省东部卢龙县一带。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春往冬(      )  掘地遂得水(      )
“以管仲之圣”中的“以”与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 )(2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B.岁以大穰 C.可以为师矣 D.以丛草为林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1分)
老马之智可用也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