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
孩子,请系好鞋带
⑴那时,我还在读初一。
⑵学校每到年底都会组织游园活动庆祝新年的到来。
⑶记得那年的游园活动特别热闹,游戏很简单,似乎所有的人都能中奖,所以奖品很快就剩得不多了。
⑷我终于也得到了一张奖票,便兴冲冲地去领奖。领奖处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后几份奖品,我也不甘示弱地往前挤。高高的窗台,狭小的窗口,发奖的人根本看不见领奖人的脸,只能随意地从那些伸进窗口的挥舞着的手中接过奖票,再递给奖品。突然间,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一份奖品!还来不及高兴旋即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了——奖品被别人抢了!我忙抬起头四下搜寻,只见身旁一个大男孩正在冲我得意地笑。
⑸我冲他喊道:“把奖品还给我!”
⑹他边走边嚷:“每个人都有奖票,谁能抢到就是谁的,凭什么还给你!”我拽住他的衣角,近乎哀求:“我先拿到的,给我吧。”
⑺他猛地推开我,没想到竟使我趔趄在地,他一溜烟跑掉了。
⑻从地上爬起来,我再也忍不住委屈大哭起来。我边哭边走向办公区,这时我本能地想到了我的母亲——她是这所学校极有权威的老师,她一定能帮我!
⑼母亲听我哭哭啼啼叙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说:“孩子,先系好你的鞋带吧。”我低头一看,真的,鞋带不知什么时候已松开了。我迅速系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没想到她却平静地说:“走吧,我们回家……”
⑽这件事早已过去,我始终没能要回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奖品,为此,我心里不止一次埋怨过母亲。然而,随着渐渐长大,十多年来曾经有过许多成败与得失的现在的我才恍然明白,当年的母亲是多么用心良苦!
⑾她让我系好鞋带,她在我因得不到奖品而懊恼的时候,让我系好鞋带,因为,我确实应该这样做。
⑿如果母亲任由我哭闹,我可能会一辈子对此事耿耿于怀,无法释然。生活中本来就有好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却无法得到,我们又怎可以要求自己每次都能被满足呢?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的心情对待生活。
⒀我知道,命运给予我们的磨难将远远不止是失去一份奖品;我同样知道,对待磨难也并非系好鞋带就能解决这么简单,但我明白生活的真谛就在于此——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永远向前看,总有一天,我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趔趄( )( ) 半晌( ) 气馁( )文中有多个成语,请找出三个写在下面。
找出表明本文属于回忆性文章的标志性语句。
本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是( )
A.顺叙 | B.插叙 | C.倒叙 | D.补叙 |
第⑷段中“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各是因为什么?
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母亲让“我”系好鞋带的内涵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高速铁路新时代
李俊义王晔彪
(1)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在高速铁路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向国民提供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社会服务的关键所在。
(2)近年来,我国铁路部门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坚持“引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成功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时速200公里、300公里动车组技术、大功率电力和内燃机车技术,实现了全面引进核心技术、最低价格引进并国产化的目标。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的国家之一,据专家介绍,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新下线的动车组,其技术特点是8辆编组,4动4拖,采用电力牵引交流传动方式,在牵引系统、制动系统、高速转向架、车体空气动力学等方面技术先进、成熟,处于当今世界领先地位。
(3)国产时速350公里车组的研制,除了引进世界高速动车组成熟技术,还适应中国铁路客运需求特点,进行了许多优化设计和创新。根据动力学原理,设计的车体外形呈流线型,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和噪音;采用高速转向架、防撞车体结构和独特的防火设计结构,不仅具有速度快、乘坐舒适的特点,还具备了较高的安全性能;配备了车载技术诊断系统,可以高效率地完成对各种功能设备故障的检测、预报和排除;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使旅客免受列车高速会车,以及通过隧道时车外压力波对车内的影响。
(4)动车组在设计、制造上体现了以旅客为中心的人性化理念。如内部结构典雅、视觉效果好、和谐分布隐形光源的照明系统、可旋转式座椅、多媒体影视系统、残疾人卫生间、轮椅存放区、婴儿护理桌等,而且车内装饰材料100%达到国际相关环保标准,为旅客提供了绿色环保的乘车环境。
(5)时速350公里的CRH3“和谐号”动车组目前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已经开工,京沪高速铁路开通后,从北京到上海全程将缩短至5个小时;而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后,预计从北京到石家庄只需1小时。
(6)中国将迎来一个高铁新时代!
(摘自《半月谈》,有改动)本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国产时速350千米动车组的研制?
文段(2)中划线词语“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未来的交通发展提出两点设想。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
公交车上
旸 子
①中秋节,一个民工满心欢喜地来到火车站,接从老家来探亲的妻儿。
②这是他的妻儿第一次来广州探亲,一家三口终于在广州火车站见面了。他们上了开往工地的公交车。女人随身带来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有被褥,有锅碗瓢盆。男孩的手里还提着装有宁只雪白兔子的笼子。
③可是他们刚把东西弄上车,就遭到司机的斥骂:“带这么多东西,中途的旅客怎么上车? 你们以为这是乡下的运货站吗? 补三张票吧!”三张票就是30元,而这些破破烂烂的家当一共也值不了几个钱。见民工犹豫,司机不耐烦了:“想什么想? 不行就下车!”司机眼神里的轻蔑和奚落,让他无地自容。此时此刻,他不想让这样的眼神也落在他妻儿身上。他开始往身上摸,摸了半天,只摸出20 元来。男人的脸上急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儿。
④司机越发不耐烦,脸上甚至有了冷笑:这些民工,让他们拿钱比割肉还难受。司机不想再等,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动手往车下扔行李……
⑤男孩一直蹲在那里,守着放在行李上的小白兔,大人的争吵让他惊慌失措。突然,司机拎起了装着小白兔的笼子,小白兔的眼里满是大难临头的惊恐……
⑥男孩“嗷”的一声扑上去,准确地咬住了司机的手腕。这是在乡下跟孩子们打架时练出来的绝技,现在派上了用场。只不过他下口轻了很多,毕竟这是在城里,初踏进城市的乡下孩子心中充满了畏惧。
⑦司机突遭袭击,不由得松了手,震惊地看着这男孩。只见男孩猛地从地上拾起死里逃生的兔子,霎时泪流满面。两年前父亲离家去城里打工时,把两只兔子交给了儿子,叮嘱他好好养大它们。父亲走了,男孩每天给兔子割草、喂水,一天天把兔子养大了。前不久,母兔产下了一窝小兔,男孩坚持要带一只来广州,他要让父亲看看,他把兔子养得很好;他要让父亲知道,这两年他每天都在思念父亲!可是,他没有想到,他一直向往的城市竟如此粗暴!伤心和恐惧让他的眼泪流得更急、更快了。
⑧满车的乘客一直沉默地坐在那里,看着发生在眼前的这一幕。男孩的眼泪终于让他们坐不住了。
⑨一个老人从座位上站起来,对那个尴尬而又难过的父亲说:“我也去番禺,身上没带什么行李,这个大包算我的,你少补一张票吧。”
⑩没等那个父亲反应过来,一个老妇人也从座位上站起来,抱过一只大瓦罐:“我很喜欢这只瓦罐的外形,把它送给我吧。”她对着惊慌的女人挤了挤眼睛,悄悄地说:“下车后,就还给你。”
⑪一位少妇把男孩拉过来,抱上自己的膝头:“这孩子长得虎头虎脑的,好可爱啊!借给我做儿子吧!”满车的人轰的一声笑开了。
⑫那个老人拍拍司机的肩说:“东西都挪走了,不会影响到后面的乘客了,赶紧开车吧!”的确,地上那堆小山似的东西都已经被车上的乘客抱到自己的怀里或塞到座位下车厢通道又恢复了通畅。
⑬司机看了看车厢里的人,经过这一场风波,人们冷漠的表情不见了,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帮助过别人后的笑意。他又看看刚被咬过的手腕,上面有两排浅浅的牙印,没事儿,咬得不重。他嘀咕了一句:“看不出来,小东西倒挺厉害的!”发动车子时,司机脸上也有了温和的笑意,刚才男孩扑上来咬那一口,让他回忆起自己那已经很遥远的顽皮而又莽撞的童年了。
⑭满车的笑容似一米阳光温暖了男孩惊恐和伤痛的心,他在少妇的怀里睡着了。
(原文有删改)通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的主要内容。
根据提示,将表现司机在事件中情绪变化的词语填入方框中。
司机斥骂→→脸上有了冷笑→→温和的笑意品析文中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
(1)男孩“嗷”的一声扑上去,准确地咬住了司机的手腕。
(2)满车的笑容似一米阳光温暖了男孩惊恐和伤痛的心,他在少妇的怀里睡着了。(3分)第⑦段“男孩喂养兔子”一事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用意?(4分)
对公交车上热心人的做法,你有何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4分)
对比阅读《春》和《济南的冬天》,完成后面问题。
【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请给甲、乙两个文段各拟一个小标题(字数不多于5个字)
【甲】【乙】甲、乙两个文段都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请分别具体列出它们的写景顺序?
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它们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结合原文,谈谈“妙”在哪些地方?
阅读《红书包》,完成后面问题。
红书包
秦文君
20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
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得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那天,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在此同时,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
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走上大街 ,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看,一会儿()看,过一会儿(),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关门了。
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见了汪丽娜,我就想: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你的那只毫无差别!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辆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爸爸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书包 ,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从那天起,我似乎更加关注一切美丽,美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焦躁不安了——能懂得美,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
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后来,那个红书包用旧了,而我一直珍藏着它。不为别的,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启示录。为什么“我”会产生一定要有红书包的念头?
、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捂只眼凑近着退远点 | B.凑近着捂只眼退远点 |
C.凑近着退远点捂只眼 | D.退远点捂只眼凑近着 |
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我找到卖后书包的文具店→→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 文中画线句子是作者修改后的,将它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联系上下文分析修改后的好处。
修改前:晚上,妈妈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修改后: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红书包成了“我”生活的 “启示录”。那么,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呢?
(答出三点即可)
阅读选文《我的老师》,完成后面问题。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记叙的一件小事。
蔡老师是如何援助“我”的?
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2)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