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分)回忆我们所做的探究,图甲、乙表示两块载玻片,分别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当在两侧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粒食盐和一滴肉汁,
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
乙( )
⑴在甲、乙载玻片的下方的括号内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移动的方向。
⑵该实验说明生物体(如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能作出一定的_________。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⑶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它们能①形成赤潮 ②寄生在人体内 ③净化水体,
作为鱼类的天然饵料。其中对人类有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请将下列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的正确序号填在横线上。
(1)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
1→→ 2→→ 4→ 6→。
(2)在步骤3中,遮盖黑纸是为了不让被遮盖部分见。
(3)在步骤6中,滴加的试剂是,其目的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
徐杨同学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具体过程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果将(1)(2)(3)这三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那么10分钟后,取出并加碘液,摇均,不变蓝的是.
(2)(1)和(2)的结果对比说明中含有,它能消化淀粉;(1)和(3)的结果对比说明的作用能促进淀粉的消化.
(3)如果将(2)号试管的清水改成唾液,然后将(1)号和(2)号试管分别放入37℃和80℃的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加碘、摇均,能变蓝的是.
探究实验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空1分,共5分)
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 试管 |
加入的物质(各2毫升) |
温度 |
试剂 |
实验现象 |
| 1号 |
淀粉糊+唾液 |
0℃ |
碘液 |
变蓝 |
| 2号 |
淀粉糊+唾液 |
73℃ |
变蓝 |
|
| 3号 |
淀粉糊+唾液 |
37℃ |
不变蓝 |
|
| 4号 |
淀粉糊+清水 |
37℃ |
(1)请在表内填写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 变蓝 或者 不变蓝)
(2)1、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了。
(3)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因为唾液里的将淀粉分解成了。
(4)4号试管与号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
下图为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瓶内均装入澄清的石灰水。
(1)如果气体的进出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甲瓶,向乙瓶。
(2)经向两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瓶。
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残枝败叶有分解作用,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三种实验方案的共同特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甲、乙两组都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1: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3: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和真菌放在无菌条件下。请分析:
(1)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2)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是因为:。
(3)要保持树叶的湿润是因为?。
(4)请找出三个实验设计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