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秦武王
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①,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②:“君与知之者谋之③,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而君一举而亡国矣。”
【注释】①不聪:听不清。②石:石针,即砭,古人用以扎皮肉治病。③知:同“智”,有智慧的人,文中指懂医术的人。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鹊请除:除掉,医治 | B.除之未必已也:已经 |
C.君与知之者谋之:商量、谋划 | D.而与不知者败之:败坏 |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王示之病: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 |
B.扁鹊请除:扁鹊请求出去。 |
C.除之未必已也:去除了疾病,也未必能治愈。 |
D.而君一举而亡国矣:如此下去,君王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
对上面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透过“君以告扁鹊”一句,可见秦武王个人判断能力差,容易被别人左右。 |
B.“扁鹊怒而投其石”句中“怒”用得好,形象刻画出扁鹊当时的神情态度:不愿与庸人为伍。 |
C.扁鹊仅从武王对治病的犹豫就推断:“知秦国之政”“君一举而亡国”,未免太过于草率。 |
D.左右大臣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扁鹊却能“怒而投其石”,这是因为他有高深的医术,“艺高人胆大” |
你认为扁鹊和秦武王各是什么样的人?
扁鹊:
秦武王:
【古文阅读】
【甲】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乙】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①,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②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③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④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注释】①徒跣:赤足,光脚。②专诸:春秋时吴国勇士。王僚:春秋时吴国君主。③聂政:战国 时齐国勇士。韩傀:韩国的相。④要离:春秋吴人。庆忌:吴王僚之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①曰,坐盗 |
坐: |
|
②吏二缚一人诣王 |
诣: |
|
③秦王不说 |
说: |
|
④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尝: |
|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橘生淮南则为橘 |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八则》) |
B.生于淮北则为枳 |
受地于先王(《战国策•魏策四》) |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
安陵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
D.与臣而将四矣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孟子二章》)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译文: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4)乙文中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是指秦王威胁唐雎要发动战争,唐雎所说的“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是指唐雎威胁秦王要 。(不超过4个字)
(5)晏子和唐雎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辩士,二者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闻其贤而辟之
②当之郡
③何谓无知
④故旧长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3)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
B. 万钟于我何加焉 |
加:虚报 |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
乡:通“向”,从前 |
D.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得:得到 |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B.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受任于败军之际 |
C.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D. 呼尔而与之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段选自课文《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乙文段选自课文《出师表》,作者诸葛亮。
B. 甲文段中作者认为当面临生死抉择时,“义”比“生”更重要。乙文段中作者简要讲述自己的生平,意在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
C. 两文段的语言特色各有不同:甲文段行文气势充沛,雄辩滔滔;乙文段质朴恳切,感人肺腑。
D. 甲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乙文段可以作为一个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个论点。两文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阅读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管夷吾举于士
②行拂乱其所为
③及其稍长
④或因而抄录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3)下列选项中与“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中的“作”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
B、化作春泥更护花 |
C、零落成泥碾作尘 |
D、马作的卢飞快 |
(4)历经磨难,让你有力量背负着痛苦继续行走,即使是用残损的手掌也能抚平生活的创痕。甲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甲乙两文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文言文《口技》译文,完成下列各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会宾客大宴(会:宴会) |
B.宾客意少舒(少:稍微) |
C.众妙毕备(毕:全) |
D.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于”与例句中的“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A.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升序》)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
B.选文最后一段再次交代仅“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前面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C.选文中的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里是采用了以动写静的艺术表现手法,其目的是为了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
D.选文描写口技表演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如选文第三段“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就属于典型的侧面描写。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