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开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下列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 公车上书  ② 江南制造总局  ③ 《新青年》 ④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请回答:
(1)请将上述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新排列(添序号)
(2)上述历史事件及其性质分别是什么?(8分)
(3)①和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失败结束,前者失败的标志是什么?说出后者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4)从上述四个事件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 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也曾无比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回答下列问题:
⑴材料一中“最早的考试制度”指的是什么?它创立于什么朝代?
⑵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谈谈统治者为何十分重视科举考试?
⑶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从英国学来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对此你有何感想?
⑷结合后人对这一制度的评价,说说这一制度的影响。
⑸胡锦涛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温家宝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结合隋唐的历史,简要谈谈科举取士与现代培养人才的目的是否相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四、“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材料五、“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尽取膏腴是此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3)此河开通的目的是什么?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4)请说出这条“河”的南北起止点。

材料一: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当前南部与北部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马克思
材料三:粉碎了奴隶主的反动势力,从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的“美国革命”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指的是在这场“革命”中诞生的哪一历史文献?
(2)材料二、三反映的是美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了解决当时的焦点问题,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上述材料反映的两大历史事件,从本质上看有何共同点?
(4)美国成为世界强国,“以史为鉴”,谈谈你从材料中得到什么启发?

材料:1769年7月24日,查尔顿,下月3日,星期四,将拍卖94个年轻、健康的黑人。其中成年男子39人,成年女子24人,男孩15人,女孩16人。这些奴隶是由戴维和约翰?狄亚斯公司刚从塞拉利昂运达的。——1769年殖民主义者贩卖黑奴广告
请思考:这段资料反映的是近代世界中哪一罪恶的历史?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阅读下列材料:
1856年3月,沙皇……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他后来又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请回答:(1)这位沙皇是谁?他针对哪次改革而言的?
(2)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这次改革对俄国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促进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