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每一次科学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的重大发明及其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l)科技进步对道德的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2)有人认为’‘科学上能做到的,就不应禁止”。请从科技伦理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让“美丽中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2)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理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中华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
材料二:为了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党中央深入研究当前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2015年2月1日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论角度说明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提是什么?并从唯物史观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2014年全国网购消费额达27898亿元,占全国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10%,而且这一数据还在以30%至40%的速度增长。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消费者的消费更加便利,营销渠道的拓宽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但由于诚信缺失,管理不规范等原因,网络欺诈、夸大宣传、退货困难等问题频频发生。
材料二:2015年3月13日,广东省质监局公布了首次对电子商务产品进行质量抽查结果, 在抽查的156批次电商产品中,发现假冒产品3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47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30.7%。其中,不合格产品发现率最高的是玩具,达到60%,其次是箱包皮具,达到50%。
材料三:2014年1月26日,为规范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发布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但是,相关的管理规定还不尽完善,工商总局正加紧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的法治建设,严惩网络售假。
(1)结合材料一,概述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企业经营和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阐述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措施。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工商总局依法严惩网络售假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奇迹般的飞跃,对于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中国百姓来说,“勤劳”是他们最显著的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慢奔波的脚步,通过休闲消费享受幸福的生活。多省启动了国民休闲汇活动,引导居民更广泛地参与休闲活动,推动休闲经济发展。
(1)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推动我国国民旅游休闲消费活动的开展。
材料二:作为“母亲”产业的现代农业,近年在丰产连年的同时,带来了土壤侵蚀、水源污染、化肥和农药的超量使用、畜禽排泄物及农业废弃物的无序处理等生态危机。某中学“科技节”就如何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开展征集“金点子”活动。以下是征集到的同学们“金点子”。
金点子 子 |
做到“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 |
生态农业发展可交给市场,让民间资本投入,创办循环型生态农业的经济实体。 |
|
国家应出台“生态补偿制度”,采用补贴的形式促进种植养殖污染防治。 |
|
生态农业应重科技,求创新,开发和推广符合绿色生态的新型产品。 |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上述“金点子”的依据。
材料三:古话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独生子女的增加,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因此,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必须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材料四:2014年正月初八上班头一天,为了狠杀“年起”,督促公务员回到正常的工作状态,某市一民间团体市民观察团派出80名团员,带着摄像机来到该市区各级政府门前,专门“聚焦”上班迟到者。在80名观察员中,有一些人为了新闻轰动效应,请朋友伪装成公务员进行拍摄,并发表到网上。
(4)请结合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来分析上述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我国的法治建设要尊重人民实践创造,遵从法治规律,从法律制度建构层面,对管人管权管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长远解决方案,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材料二:我国探索依法治国取得了不少经验。通过制定《合同法》、酒驾新规等,使人们从开始的不相信,到观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以法律约束公民的行为。政府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权力的边界,提高权力运行的“光照度”,规范权力运作。党员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确性。
(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探讨我国应如何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三: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阐述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法治国家才能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真正参加到法治建设中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制,让人民参与和监督, “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真正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全民的生活方式。
(3)联系材料三,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你对“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对依法治国作用的理解。
(4)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推动作用。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