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填空。
本文选自《 》 ,是 (朝代)的 (编者)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故不错意也 人谕矣 轻寡人与 秦王不说 翻译下列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从选文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对我们有何启发?
阅读《躁急自败》,完成后面问题。
庚寅冬,予自小巷入蛟州城,命小奚①以木简②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③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行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④,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⑦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小奚:小书童②木简:这⑦里指木板。③熟视:仔细看。④扑:同“仆”,跌倒。⑤牡下:上锁。⑥爽然:豁然开朗。⑦其,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即“大概”“或许”的意思。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2)徐行之()
(3) 速行则阖()(4)予愠为戏()下列各句中的“之”与“徐行之,尚开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 B.久之,目似瞑 | C.主人处处款之 | D.至之市 |
将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所讲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琁①传
杨琁字机平,会稽乌伤人也。高祖父茂,本河东人,从光武征伐,为威寇将军,封乌伤新阳乡侯。建武中就国,传封三世,有罪国除,因而家焉。父扶,交址刺史,有理能名。兄乔,为尚书,容仪伟丽,数上言政事。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乔固辞不听,遂闭口不食,七日而死。
琁初举孝廉,稍迁,灵帝时为零陵太守。是时,苍梧、桂阳猾贼相聚,攻郡县,贼众多而琁力弱,吏人忧恐。琁乃特制马车数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弓弩,克期会战。乃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布然马惊,奔突贼阵,因使后车弓弩乱发,钲鼓鸣震。群盗波骇破散,追逐伤斩无数,枭其渠帅②,郡境以清。荆州刺史赵凯,诬奏琁实非身破贼,而妄有其功。琁与相章奏,凯有党助,遂槛车征琁。防禁严密,无由自讼,乃噬臂出血,书衣为章,具陈破贼形势,又言凯所诬状,潜令亲属诣阙③通之。诏书原琁,拜议郎,凯反受诬人之罪。
琁三迁为勃海太守,所在有异政,以事免。后尚书令张温特表荐之,征拜尚书仆射。以病乞骸骨,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
[注]①琁:同“璇”。 ②渠帅:首领。③阙:朝廷,帝王所居之处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事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中有足乐者 | B.以塞忠谏之路也 | C.全石以为底 | D.必以信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写了杨琁两件事,一是“破贼阵”,一是“辨清白”。前者主要表现其机智,后者主要表现其刚强。 |
B.建武年间,杨琁祖辈得到封国,传封三世,后因有罪封国被撤除,于是就在乌伤落户了。 |
C.杨琁用“石灰马车阵”破敌,石灰扬起,进人眼目,且刺激呼吸道,加上马车的冲突践踏,弓箭的乱发,贼兵的狼狈逃散,是不难想象的。 |
D.杨琁自举孝廉踏入仕途后,有所升迁,直到桓帝时才任太守之职,在任期间,政绩不凡,直到病死在任上。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因而家焉②数上言政事
③琁初举孝廉④具陈破贼形势翻译下列句子。
(1)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2)潜令亲属诣阙通之。
古诗文阅读14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当涂:(2)及:
(3)见往事耳:(4)刮目相待:翻译句子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吴下阿蒙”现在已成为了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
A.比喻人学识尚浅。 B.比喻人不学无术.
C.讽刺那些不爱学习的人. C.赞扬那些热爱学习的人.文中哪句话表明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肃与吕蒙结友正面表现出什么?侧面又表现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本文和《伤仲永》谈谈你对成才条件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方磨铁杵()(4)媪自言姓武()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 | B.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
C.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 | D.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_____________。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一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人物】______________【事例】______________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和李白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横柯上蔽________(2)窥谷忘反________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接,千百成峰。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文中“急湍甚箭,勐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