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
⑴陟罚臧否: ⑵必得裨补阙漏:
⑶先帝不以臣卑鄙: 下列四个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B.可计日而待也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D.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是: 、 、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2分)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答: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 又何间焉()(2) 弗敢专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亲戚畔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 分)
文中描写秦王从“怫然怒”到“色挠”的脸色变化有何作用?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文言文阅读(共9分,每题3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头抢地耳(撞) | B.亦免冠徒跣(白白地) |
C.徒以有先生也(只) | D.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
下列“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
C.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D.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
下列句子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译文:公子可曾听说过天子的愤怒吗? |
B.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译文:专诸被王僚刺杀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
D.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
译文:如果士兵一定要发怒,将有两人的尸体倒地,血流五步,天下人都穿孝服。
阅读下文
文天祥至潮阳,见张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其末二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汪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
【注】①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与俱入崖山() ⑵使为书招张世杰() ⑶其末二句云()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
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 |
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 |
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的精神。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
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因为张弘范是一个的人,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