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母
材料一:“她三岁失去父亲,五岁被送人领养。八岁养母重度瘫痪在床,养父弃家
出走。从此,年幼的她就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支撑起养母吃喝拉撒和康复治疗的生活。
考上大学后,不放心瘫痪在床的养母,她又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从八岁至今,照顾养母
已十二年余。”她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女儿”20岁的山西临汾女孩孟佩杰。
材料二:2012年中秋国庆长假,原本是放松身心的好机会。可八年级女生纤纤却感
觉像坐牢一般煎熬难耐。最近妈妈不知从哪得到“线报”纤纤和班上某男生来往较多。为
了防止纤纤“约会”,妈妈禁止纤纤出门。纤纤非常生气,拒绝和妈妈说话,以示反抗。
请用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完成下列问题:
(1)孟佩杰的行为体现了什么传统美德,我们为什么要弘扬这一美德?
(2)了解了孟佩杰的事迹后,你有什么启示?(4 分)
(3)材料二中妈妈因为“纤纤和班上某男生来往较多”而担心。为了不让家长担忧,
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与异性同学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
(4)“纤纤非常生气,拒绝和妈妈说话,以示反抗”,这显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在生
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
小华和小强是同班同学,有一天,小强自习课的时候吵闹,被小华记下后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于是小强怀恨在心,想寻机报复。碍于面子他既不敢和小华吵,又怕打架受老师处分,终于他想到了一个操作简单的“万全之策”,即在网上臭骂小华,小强骂得解气,越骂越过瘾。可第二天小华难过了,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他是有口难辩,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最终请病假在家休息。小强还得意地说:“我君子动口不动手,骂死了也不犯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强的做法和说法侵害了小华的什么权利?这项权利有哪些内容?
(2)如果你是小华,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9月20日是我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全国城乡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在互联网上,网民展开公民道德大讨论,广大干部群众为公民道德建设献计献策,形成了人人为公、人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责的良好氛围。借此机会,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准备以“提升公民道德、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举办一次主题班会。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同学们分成了几个活动小组,现在请你积极参加,帮忙完成相关任务。
(1)宣传组: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评论组:运用学过的观点谈谈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3)调查组:调查整理身边存在的道德缺失现象。
(4)建议组: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几条合理可行的建议。
镜头一:某星级大酒店一豪华包间,十几个初中生为同学刘小丽过生日,桌上堆满了吃剩的食物。
镜头二:某贫困山区破烂不堪的教室里,因营养不良而黄肌瘦的脸庞上,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
(1)镜头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看过上述两个镜头后,你有何感受?
(3)假如你是镜头一中的一员,你打算今后如何过自己的生日?
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一次以“我理解的小康社会”为主题的讨论会。下面是这次讨论会的几个环节,请你积极参与其中,一起完成如下任务。
【环节一:体验小康】
来自农村的陈改同学说:“我的家乡在偏僻的山区,那里的人每天只能吃一顿干饭、两顿稀饭,人均收入500元,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小康的踪影。”
来自城市的张革同学说:“现在的人民生活真富裕,我所在小区的居民的轿车几乎把小区的过道都停满了。大人们给压岁钱一份至少上百。”
(1)两位同学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环节二:解读小康】
针对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芳芳、玲玲和月月三个好朋友展开了下列激烈的讨论。
(2)请你谈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
【环节三:建成小康】
(3)在活动的最后,同学们纷纷畅谈自己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做好哪些准备?
阅读习近平的两段话,回答问题。
第一段话: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第二段话:
把全党全国凝聚在共同理想的旗帜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就必定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国梦最强大的支撑。这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使命,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无上光荣。
(1)结合第一段话,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人民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状况。
(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3)从国家的角度讲,实现这一社会理想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作为青少年,为实现这一社会理想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