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上半年全国进出口总值表(单位:亿美元)
|
6月 |
1-6月累计[ |
比去年同期增减±% |
|
6月 |
1-6月 |
|||
进出口 |
1825.68 |
9461.24 |
—17.7 |
—23.5 |
出口总值 |
954.09 |
5215.29 |
—21.4 |
—21.8 |
进口总值 |
871.59 |
4245.95 |
—13.2 |
—25.4 |
进出口差额(+出大于进;-进大于出) |
82.5 |
969.34 |
—— |
—— |
(注1:经季节调整后,6月份当月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环比分别增长3.4%、4.5%和2.2%。注2:据海关统计,2009年上半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58.6亿美元,同比下降8.5%;鞋类出口129.1亿美元,同比下降4.3%;家具出口117.6亿美元,同比下降9.8%;塑料制品出口65.7亿美元,同比下降7.1%。)
材料二:2009年6月17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温家宝总理强调,坚持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不动摇,下阶段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在各个方位、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扎实推进已确定的各项重大改革,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抓紧落实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尽快推出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的综合性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
请回答:
(1)材料一(含注)蕴涵了哪些经济信息?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应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十二五规划建议,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据初步核算,200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1964亿元,比上年增长8.6%,略低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5%。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18 742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3222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 879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5 062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5023亿元。海洋经济三大产业结构之比为5.9︰47.1︰47.0。2009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270万人,其中新增就业52万人。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发展海洋产业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目前,围绕海洋资源争夺和海洋主权纷争的问题日趋激烈。钓鱼岛、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历来属于中国。中国在这些岛屿问题上与周边国家存在着复杂的资源和领土主权纷争。
(2)运用政治生活中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说明我国应该怎样既捍卫主权,又能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
2010年10月31日,历时184天的上海世博会正式落下帷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直面的热点话题。
材料一:加速城市化进程是国人的普遍关注和祈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到2009年这一数据已达到46.6%。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城市化率将突破50%,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将新增3亿人口。不过,城市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等诸多矛盾也开始凸显。并且,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社会保障与城市管理水平也没有及时跟进。过去,人们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如今,人们则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
(1)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认识论意义。
材料二:为了提高城市知名度,近些年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黄帝、姜尚、老子、庄子故里之争到曹操、华佗故里之争。从赵云、诸葛亮故里之争,发展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分析“名人故里纷争四起”的原因。
材料三:有人说,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参展的重点不是推销产品,而是展示其如何进行城镇化的理念。因此,通过上海世博会,中国应该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让城市更适合人类的生存,让人们在城镇里生活的更舒适。
(3)为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某市民拟就当前的城镇建设向有关部门(机关)提建议,请你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他选择合适的部门(机关)并说明理由。(至少提供三个不同的选择方向,6分)
2010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1%,创出28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个结果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11月份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带动。食品方面,进入冬季后,鲜果供应减少,鸡蛋产量下降,居民对肉、蛋、菜的消费量增加,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使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居住方面,进入冬季后,取暖用的煤、电等能源价格上涨,带动居住价格在11月份涨幅的扩大。为了有效遏制当前价格较快上涨的势头,11月19日,国务院下发了40号文件,出台了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16条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蕴含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
(2)“国务院下发了40号文件,出台了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16条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的政治生活依据是什么?
(3)材料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主要措施有:①多次及时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②加强新上项目市场准入审核,提高市场准入门槛。③严把土地闸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④中央财政赤字比去年减少500亿元,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0
0亿,比去年减少100亿。
(1)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
(2)上述措施体现了哪些宏观调控手段?
张先生是一位商务人士,年过48岁,经过多年打拼,家有闲置资金一百万元,俗话说:“人不理财,财不理人”。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张先生准备对这一百万资金进行投资理财,保值增值。
(1)张先生在投资理财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言之成理,言之有理即可,至少3个因素)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为张先生设计两套最中意的理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