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为了测量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 ,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3)由图可得醋的体积为 cm3,醋的密度是 g∕cm3 = kg∕m3。
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改变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实验结论:。
吉它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
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你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的地方(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5)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的关系。
(6)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7)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受到蜡烛的像(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某同学只画了一条入射光线和另一条反射光线,请你帮他画出发光点S和它的像S。
画出图中光的大致传播方向,(已知水面与凸透镜主轴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