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15日确立为“世界洗手日”。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的实验,请分析回答:
(1)两位同学作出的假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中他们是如何控制实验变量的? 。
(2)你认为_____同学设计合理,理由是 。
(3)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哪里? 。
(4)为什么要将培养装置放在28℃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培养48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下面是探究“温度对小麦发芽是否有影响”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问题做出你的假设。
(2)把乙培养皿放入冰箱,则甲培养皿应该放在。该实验中对照组是,实验组是。
(3)此实验中变量是;除此之外,你认为影响该实验的,等都应相同。
(4)假如乙培养皿内的种子没有发芽,你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题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___(填: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论:___________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______的环境中生活。
(6)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想要验证“植物的生活是否需要无机盐”,于是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根据图回答:
⑴设计本实验时提出的假设是。
⑵蒸馏水与土壤浸出液在物质成分上的最大区别是。
⑶实验中,设计盛蒸馏水的试管的目的是。
⑷通过观察A试管中的幼苗长势弱;
⑸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某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分别从银边翠、银边天竺葵、彩叶草上摘一片叶,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将小烧杯置于大烧杯中水浴加热。
②待叶片呈黄白色时,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上滴加碘液
③用清水漂洗后冲掉叶片上的碘液,观察叶片的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将实验观察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结果 植物 |
用碘液检验叶片 |
|
绿色部分 |
白色部分 |
|
银边翠 |
变蓝 |
不变色 |
银边天竺葵 |
变蓝 |
不变色 |
彩叶草 |
变蓝 |
不变色 |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银边翠、银边天竺葵,彩叶草的叶片边缘不呈绿色,是因为边缘不含
(2)银边翠等植物的叶片,其绿色部分遇碘液变蓝色,说明了绿色部分在光下合成了
(3)分析实验结果,你的结论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4)你认为绿叶细胞中的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将两个大体相同的枝条按图中所示进行处理后插入两个试管中(试管内有等量的水,水面上滴有少量的植物油)。然后,用透明的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袋口扎紧。将这些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发现:
(1)______塑料袋内壁上有小水珠;
(2)植物体内的______会向体外散失,是主要通过______这种器官散失的。
(3)这个生理过程我们称为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