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数之比为1:2。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
铁、铜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现有含氯化亚铁杂质的氯化铜晶体(CuCl2·2H20),为制取纯净的CuCl2·2H20,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如图步骤进行提纯:
已知Cu2+、Fe3+和Fe2+的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最适合作氧化剂X的是 。
A.K2Cr207B.NaCl0 C.H202D.KMn04
(2)加入的物质Y是 。
A.CuO B.NaOHC.Cu2(OH)2CO3D.NH3
(3)由溶液Ⅲ获得CuCl2•2H2O,需要经过 、 、过滤操作.
(4)测定溶液Ⅰ中Fe2+的浓度,可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取用KMnO4溶液应使用 (“酸式”或“碱式”)滴定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00mL某待测液中除含有0.2 mol·L-1的Na+外,还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阳离子 |
K+、NH4+、Fe3+、Ba2+ |
阴离子 |
Cl-、Br-、CO32-、HCO3-、SO32-、SO42- |
现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所加试剂均过量):
(1)写出生成白色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色气体D是单一气体:
①将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填入下表中(一定不存在的填“0”,不能确定的填“?”):
阴离子 |
Cl- |
Br- |
CO32- |
HCO3- |
SO32- |
SO42- |
浓度/ mol·L-1 |
②判断原溶液中K+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_________。
(3)若无色气体D是混合气体,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
(14分)短周期元素W、X、Y、Z,其有关性质或结构信息如表所示。
元素 |
W |
X |
Y |
Z |
有关性质或结构信息 |
能形成+7价的化合物 |
基态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数是P能级上电子数的2倍 |
该元素形成的单质通常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单质分布在高空,起着阻止紫外辐射的作用 |
通常情况下能形成同周期中最稳定的双原子分子 |
(1)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元素X和元素Y相比,电负性较小的是_______ (写元索名称)。化合物XY2晶体与X的单质晶体属_______ (填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
(2)写出元素Y的含有10个中子的一种核素符号_______,X的一种氢化物X2H2分子中键与
键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
(3)Y与Z可以组成多种形式的化合物.其中Z2Y5能与水反应生成物质A。写出物质A的稀溶液与过量的F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的最髙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9.15g该物质与足量的水混合,得到一种稀溶液,并放出Q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为中学化学实验中几种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
(1)请写出上述仪器的名称:
A ;B ;C 。
(2)若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必须使用上述仪器中的 (填字母)。
(3)上述仪器在使用之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是 (填字母),检查该仪器是否漏水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
(12分)实验室用碳酸钠晶体配制1.00 mol·L-1的Na2CO3溶液80 mL,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需称量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的质量为 g。
(2)应选用 mL容量瓶。
(3)某同学将称量好的碳酸钠晶体用适量的蒸馏水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直接倒入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中,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各2~3次,洗涤液也移至容量瓶中,然后加水至距刻度线1~2 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然后将溶液转入试剂瓶中。指出上述操作中的3个错误。
① ;
② ;
③ 。
(4)配制上述溶液,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原因是 。
A.称量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的时间太长,且暴露在空气中 |
B.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容量瓶事先用蒸馏水洗涤 |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D.洗涤液移至容量瓶中时洒出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