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阅读诗词,解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层楼”在词中的意思是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侧重回忆作者“少年”时的“愁”,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而今”的“愁”。
B.上片中“不识”描绘了年轻时的纯真无知,下片中“识尽”概括了作者艰辛的历程。
C.词的上片作者把不谙世事的闲愁当作了愁,词的下片作者感慨“欲说还休”的愁绪。
D.词的上片作者的情绪悲壮豪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哀婉凄绝,全词形成鲜明对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虚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诗歌赏析。(第7题,共2分)
品读曹操《观沧海》,按要求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请对本诗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宋)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说说诗中描绘的春景的特点?

(2)联系全诗内容,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4题。(6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山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①“”。写景时,先写岛上的②,次写海面上的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2)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
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全诗以为线索,以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诗中的"钱塘湖"是指

2.

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

3.

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请概述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1);(2)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