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
《罗马法》规定,对无主物实行“先占制度(谁先发现谁占有)”,但同时又规定“委弃物的原物主须有抛弃该物的意思和事实,故如漂流物、遗失物、沉没物,其所有人并无委弃之意思,均不能先占”。由此判断罗马法
A.法律规定存在形式主义 |
B.主旨在于鼓励人们开拓进取 |
C.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
D.倡导拾金不昧的精神和理念 |
1960年我国与缅甸平等解决了边界问题,随后又先后与尼泊尔、阿富汗、蒙古、朝鲜等国家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使大部分边界成为友好边界。边界问题的解决
A.体现我国不结盟外交的理念 |
B.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广泛接受 |
C.有利于缓解严峻的外交形势 |
D.为开拓与西方大国外交奠定基础 |
《剑桥插图中国史》中写道:“中共的许多构想中,自发革命观体现得非常明显,自发革命观强调人民群众的潜力,认为人民群众一旦被动员起来,凭借其主观意志就能改变他们的自身和整个世界。”下列选项与材料的描述相符的是
A.统一战线政策 |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C.计划经济体制 |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
“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孙中山此话表明,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
A.外国势力的干涉 |
B.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C.军阀之间的混战 |
D.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
有学者评价新文化运动者“不再过多强调从制度上解决自由问题,而是更强调能使恰当的制度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对自我和社会的态度。”这不能说明新文化运动
A.否定制度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
B.吸取辛亥革命政治失败的教训 |
C.认识到批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
D.强调社会意识对制度深层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