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年轻人向一位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
智者问:“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年轻人回答:“不愿意。”
智者再问:“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年轻人摆手:“不愿意。”
智者接着问:“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年轻人连连摇头:“不愿意。”
智者说:“那就快感谢你的母亲吧,她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一百万的巨额财富。”这段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下图是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的图片。
(1)面对突然跌倒的老人,我们应不应该扶?请根据所学内容写出你的理论依据。
(2)小品中郝建曾说过:“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为了使“人心”不倒,我们应该怎么做?(请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说明)
遇见不慎落水的3名女童,面对汹涌的波涛,霜福伟奋不顾身跳入江中,大浪一次又一次将他冲走,他一次又一次游过去,用尽最后力气救起一名女童,等到赶来的医生将女童抢救过来,他才悄悄离开。霜福伟出生于普通农村家庭,生活并不宽裕,他却经常帮助同学,多次为公益事业捐物捐款献爱心。在假期里,霜福伟常约同学一起去帮孤寡老人挑水、修家电、补房顶。他的一片善心、爱心赢得了老人的开心、舒心。他被评为2013年全国道德模范。
霜福伟的事迹给我们什么人生启迪?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各家媒体开辟了“两会直通车”,邀请部分两会代表、委员与网民互动交流。网民积极参与并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有些意见被代表、委员吸收到自己的议案、提案中。
上述材料体现了思想品德课中的哪些观点?
2013年6月17日是我国首个“全国低碳日”,6月15日至21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首个“全国低碳日”的主题口号是“美丽中国梦,低碳中国行”。
(1)我国设立“全国低碳日”体现了怎样的国策、战略和发展理念?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践行低碳生活,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
许利娜出生于陕西偏远农村,2006年与来自河北承德贫困山区的段非相识,共同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以报恩为主题的公益网站——中国报恩网。7年多来,他们组织策划了100多场爱心公益活动,为社会公益事业募捐善款200万余元,成功挽救了14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生命,带动近千名社会各界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2009年,许利娜和段非把他们婚礼收到的近10万元礼金全部投入到慈善事业。2013年4月25日,许利娜荣获“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称号。
(1)在投身公益事业的路上,徐利娜和段非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又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2)许利娜和段非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给了你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