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每当这优美的旋律响起时,我们总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请放松紧张的心情,运用所学知识,轻松作答:
(1)中华民族共同尊奉的“人文初祖”是谁?
(2)和亲是古代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重要形式。唐朝曾与哪个少数民族和亲?请举出两个典型事例。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什么?在这个王朝的统治下,我国的民族关系有何发展?
(4)综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你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材料一是哪位皇帝所说的话?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认识到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2)材料二描写的是怎样的社会景象?出现于哪个皇帝统治前期。
(3)材料中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两个盛世分别是什么?出现盛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唐朝的繁盛给后人留下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庞大王朝。蒙古族以其强大的武力,不仅征服了中原及长江以南地区,还将其控制范围扩张至西亚地区,使元朝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疆域最辽阔的王朝。
请回答:
(1)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是谁?
(2)“元朝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疆域最辽阔的王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元统治者又实行什么政策?
(3)元朝疆域辽阔,许多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原,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什么?
(4)你认为元朝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什么?(列出一点即可)
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脱脱《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时期谚语
(1)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变化的原因。(一点即可)
材料二:(见下图)
(2)图片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叫什么名字?它最早出现在我国什么时期?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
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
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如果你是什么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举出一两件即可)
(4)根据三则材料,谈谈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说出其中的一点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边疆与中原王朝的联系更加密切。唐朝国力强盛,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繁荣的社会经济,使吐蕃、回纥和南诏等边境民族慕风向比,中原王朝则开放、宽容,更显海纳百川的自信和气魄。边境使者往来络绎不绝,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造就了唐代的开明与繁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
材料二: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舆论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一例。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中“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请问在印度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谁的贡献最大?他将印度哪些文化输入中国?(举出一项即可)
(3) 材料二中“各国使节”反映了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盛况,请列举和唐朝交往的两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