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明和小艳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       。同学们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熟石灰样品的主要充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是Ca(OH)2
乙同学猜想是CaCO3   
你认为是             
【实验与结论】 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
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           溶液。
 
                  
 
                 
 
猜想正确

【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应       保存熟石灰。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Ⅰ.仪器 a 的名称是.

Ⅱ.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

Ⅲ.符合启普发生器原理的装置是(填编号).
②制取二氧化碳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探究(假设二氧化碳已完全放出,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
甲、乙同学分析认为剩余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钙,可能有盐酸.为验证是否含有盐酸,他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查找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试液
试液变红
有盐酸

取样于试管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丙同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由此得出和甲、乙一致的结论.甲、乙认为丙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理由是③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加入稍过量的(填化学式),经、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7分)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图1中的A),为了弄清它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气体猜想】猜想I:全部是CH4;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将A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A B C D①②③
图1图2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填序号)“注水装置”。
(2)若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气体。
(3)装置C作用是
(4)若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可能成立;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Ⅳ”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是;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B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成立。

(8分)某兴趣小组发现一袋腌制松花蛋的泥料,配料表上的成分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他们要探究在腌制松花蛋过程中都有哪些物质对鸭蛋起作用。于是取少量泥料在水中溶解,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探究其成分。
【猜想与假设】他们都认为滤液中一定有NaCl和NaOH。生成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对其他成分他们分别做出了如下猜想:
小亮猜想:还可能有Na2CO3
小强猜想:还可能有Ca(OH)2和Na2CO3
你认为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你还能做出的猜想是:还可能有
【活动与探究】小亮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几滴稀盐酸,振荡,没有气泡,于是他得出结论:没有Na2CO3
请你选择CO2以外的物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及相应结论



【反思】小强认为小亮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金属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是因为其物理性能优良,还与它们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测定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的探究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请你一起探究。
【实验目的】 测定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强弱
【所用试剂】 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光亮的薄铁片、薄铜片、薄镁片
【实验过程】
步骤Ⅰ 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在空气中点燃片刻,观察燃烧现象;
步骤Ⅱ 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只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步骤Ⅲ 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只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记录】用“√”表示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用“—”表示观察不到实验现象(见下表)。

⑴通过步骤Ⅰ可以得出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判断依据是
⑵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步骤Ⅱ和步骤Ⅲ中,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除了金属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以外,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是。写出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属于
【实验结论】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
【反思交流】 若利用上述试剂制取氢气,小明认为应该选择金属铁和稀硫酸反应,而不选择金属镁和稀硫酸反应,他的理由是

(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用硫酸溶液处理废锌片时发现产生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这种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和研究。
【提出猜想】对生成的气体进行猜想:
猜想1:可能是H2
猜想2:可能是SO2
猜想3:可能是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
【实验方案】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
省略,假设装置中的反应都进行完全)。

【问题讨论】
(1)如果装置A没有明显实验现象,装置C的现象为,则猜想成立。
(2)如果装置A的现象为,装置C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则猜想成立。
(3)猜想3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4)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思维拓展】
(1)实验室中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小组内一同学又设计了判断S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的装置(如下图),实验时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需做的对比实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