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DNA分子含有碱基A对,腺嘌呤m个,将该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让其进行复制,则在第n次复制中需要消耗环境中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个数为( )
A.(A–m)(2n–1) | B.(A/2 –m)2n–1 |
C.(A–m)(2n–1–1) | D.(A–m)2n–1 |
下列实验组合,正确的是( )
实验名称 |
试剂 |
结果或颜色反应 |
|
1 |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
清水 |
液泡缩小,颜色变深 |
2 |
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
生长素 |
形成多倍体无子果实 |
3 |
DNA粗提取 |
氧化钠溶液等 |
白色丝状物析出 |
4 |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
龙胆紫等 |
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
A. 1 B. 2 C. 3 D. 4
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刻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现象是因为发生了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
B.甲图所示现象是因为发生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
C.乙图所示现象是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了交叉互换 |
D.乙图所示现象是因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
如图所示:人体细胞内含有抑制癌症发生的P53(P+)基因有两个部位能被E酶识别;癌症患者的P53基因突变后为P-。现有某人的P53基因部分区域经限制酶E完全切割后,共出现170、220、290和460个碱基对的四种片段,那么他的基因型是( )
A.P+P+ | B.P+P- | C.P-P- | D.P+P+P- |
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C. 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24
D. 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4
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
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到突触后膜外 |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
D.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Na+通过被动运输内流到细胞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