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浩然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表: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他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                。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     溶液,这是因为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     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t 3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2) t 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要使 t 1 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4)向100g t 2 时的水中,加入31g甲固体充分搅拌,发现甲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析出.你认为甲开始能"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不利影响,生活中可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生活中通过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4)日常生活中你经常采用的节水措施有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国家提倡使用的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加碘食盐里的"碘"指的是(填"单质"、"元素"或"原子").已知碘酸钾受热不稳定,因此,你认为炒菜时宜(填"早"或"迟")加入加碘盐更有利.
(2)仔细观察如图后回答:

①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②针对上述环境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入下表(填序号).
①生石灰;②干冰;③熟石灰;④氢氧化铝.

物质用途
改良酸性土壤
用于食品干燥
治疗胃酸过多
用于人工降雨
物质序号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二氧化硫

(2) + 3 价的铝元素

(3)两个镁离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