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猫说(8分)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 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龙猫’。” 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①于龙乎?不如名曰‘云猫’。” 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风猫’。”又客说之曰:“大风飚起,维②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③?名之曰‘墙猫’可。” 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斯墙圮④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故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
【注释】①尚:超过,高过。 ②维:文言助词,可不译。③如……何:把……怎么样?④圮:塌坏。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齐奄家畜一猫,自之 (         )
(2)虎猛,不如龙之神也 (         )
(3)不如曰‘云猫’。 (         )
(4)维墙固(           )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捕鼠者故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
读完这篇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蒙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 B.蒙乃始学指物作诗立
C.自以为大有所慕圣贤之道 D.当涉猎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中孙权是怎样劝学的?(4分)

造酒忘米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注】①曲:酒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②参:通“掺”。③诮(qiào):责备,讽刺。④第:只是,一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用水二斗/云而岩穴暝 B.何于是/渔人甚
C.水也/在昼 D.尔第不我法耳/规蹈矩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谈谈在学习方面受到的启发。

课内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也()(2)万钟于我何焉() (3)所识穷乏者我与()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⑵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人的本能固然是求生而恶死,但世上还存在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
B.孟子以具体“鱼”和“熊掌”分别比喻抽象的“义”和“生”,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C.孟子在文中指出,无论是“万钟”,也无论是“一箪食,一豆羹”,与“义”字比较起来都是次要的。两次举例及在举例中对比论证法的运用,再一次深刻地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D.从本文可以看出孟子的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日星隐曜:(2)国怀乡去:
(3)沙鸥翔集:(4)宠辱忘偕:
(5)予尝古仁人之心求:
翻译下列句子。
(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②段中,“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水的“美”。
B.选文①、②两段在内容和情感上形成了对比。
C.选文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停顿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D.最后一句“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请结合名人事例,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话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人琴俱亡》)
【乙】
陈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也。有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头裸体,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
【注释】①诞僻:怪僻。②搦(nuò)握。③龌龊:肮脏,引申为品行卑劣。④强:强迫。⑤头裸体:不戴帽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诱之入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B.余悲(《捕蛇者说》)
C.览物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D.何陋有?(《陋室铭》)

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

A.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读画录》)
B.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C.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答】
(2)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答】
子猷先“了不悲”“都不哭”,后又“恸绝良久”,这是为什么呢? 请简答。
【答】
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陈章侯的品性。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