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苔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选自《韩诗外传》)
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其母之(用鞭、杖或竹板打) B.同行者皆弃老弱(逃跑)
C.得免害(于是) D.杀不义(指代母亲)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两则选文中的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 而不悛。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耶?”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一日,雪作,孙抟雪而嬉,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明·陆灼《艾子后语》)
【注】①榎(jiǎ)楚:作鞭笞的刑具。②悛(quān):悔改。③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④褫(chǐ):剥,脱下。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色愈恭,礼愈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其父仅有 (4)恒恐儿之不杖而死也
翻译下列句子。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
认真阅读【乙】文,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请对两个人教育的方法及行为作点评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2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
B.之心而寓之酒也
所识穷乏者我与
C.往来而不
天柱折,地维
D.醒能述文者

美于徐公
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这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①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③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乙】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下面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赋其二
盖一之犯死者二焉
B.吾不为斯役
便扶
C.岂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为佣耕
D.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其境过清
下面加点字的用法与“君将哀而生之乎?”的“生”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身被执锐 B.心
C.而乡邻之生 D.忿恚

赏析甲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甲乙两文都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柳宗元是否具有范仲淹所说的“古仁人之心”?
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文言文阅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节选自《曹刿论战》)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又何焉______________(2)小惠未______________
(3)神弗也______________
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 B.辍耕之 垄上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何陋之有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③望:奢望。④厚:丰厚。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朝廷方朋党
②顾质敢望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