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完“证明(二)”一章后,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如图,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边BC.CA上,且BM=CN,AM、BN交于点Q。求证:∠BQM=60°。

(1)请你完成这道思考题;
(2)做完(1)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问题,如:
①若将题中“BM=CN”与“∠BQM=60°”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
②若将题中的点M,N分别移动到BC,CA的延长线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
③若将题中的条件“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改为“点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BC,CD边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对②,③进行证明。(自己画出对应的图形)

科目 数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1·珠海)如图,在正方形ABC1D1中,AB=1.连接AC1
AC1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1C2D2;连接AC2,以AC2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C2C3D3
(1)求第二个正方形AC1C2D2和第三个正方形的边长AC2C3D3
(2)请直接写出按此规律所作的第7个正方形的边长.

(11·珠海)八年级学生到距离学校15千米的农科所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40分钟后,其余同学乘汽车出发,结果两者同时到达.若汽车的速度是骑自行车同学速度的3倍,求骑自行车同学的速度.

(11·珠海)如图,在RtABC中,∠C=90°.
(1)求作:△ABC的一条中位线,与AB交于D点,与BC交于E点.(保留作图痕迹,不
写作法)
(2)若AC=6,AB=10,连结CD,则DE_CD_

(11·珠海)某校为了调查学生视力变化情况,从该校2008年
入校的学生中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连续三年的视力跟踪调查,将所得数据处理,制成拆线统
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1)该校被抽查的学生共有多少名?
(2)现规定视力5.1及以上为合格,若被抽查年级共有600名学生,估计该年级在2010年有多少名学生视力合格.

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点P在AB上,AP=2,点E、F同时从点P出发,分别沿PA、P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B匀速运动,点E到达点A后立刻以原速度沿AB向点B运动,点F运动到点B时停止,点E也随之停止.在点E、F运动过程中,以EF为边作正方形EFGH,使它与△ABC在线段AB的同侧.设E、F运动的时间为t/秒(t>0),正方形EFGH与△ABC重叠部分面积为S.
(1)当时t=1时,正方形EFGH的边长是_______.当t=3时,正方形EFGH的边长是_______
(2)当0<t≤2时,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直接答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S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