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
材料二:                                 

材料三:法国某家媒体在2002年初刊登了声称是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遗稿的一个片段:“星期二,我站在窗前’,看到5楼的姑娘出门到自动取款机上去换取欧元,她肩上挎着包,身后跟着一条摇着尾巴的小狗。”
材料四: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评选始于1993年,每半年评选一次。评选机构主要有美国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大学和德国曼海姆大学等相关机构根据世界范围内超级计算机性能共同完成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于2007年7月4日揭晓,前10名均为美国公司所占据。冠军由美国的“蓝色基因/L”蝉联。它的速度为280.6万亿次/秒,浮点运算。上一届评选入围的标准是2.737万亿次/秒,本次的标准提高到4.005万亿次/秒。
(1)根据相关知识说明“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哪些?
(2)结合图一二,说明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3)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材料三片段是否出自雨果的遗稿?请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四回答,当今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哪两大特点?
(5)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是怎样逐步进入信息化社会的?
(6)面对当今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政府所采取的具体对策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私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及的法律有何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三,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政治思想上有什么进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A、B、C三幅地图分别体现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是什么?以上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体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如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理人员的依据和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看,材料二所引用的史料和材料三中所说的封泥分别属于哪一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盎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指罗马奴隶制末期的小块土地佃耕者,其中包括被释放的奴隶——引者注)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十二铜表法》的特点有哪些? (2分)
(2)材料二中法律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些重要规定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6分)
(3)综合上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主要价值有哪些?写出其中的两条。(4分)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出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
(2)西周、秦、元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3)秦朝、西汉、宋代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1)材料一诗中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观察下列三幅漫画:

(2)材料二中三幅漫画大致创作于什么时候?
(3)解读图一、二中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

图画序号
反映的历史信息
图一

图二

(4)“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三中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说明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解释其社会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