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说15~16世纪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 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而直到19世纪中期以后,造物主才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被驱逐出去。”这种观点主要基于
A.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 B.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的迅速推广 |
C.人猿同祖学说普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点的提出 |
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A.《凡尔赛和约》 | B.《九国公约》 |
C.《开罗宣言》 | D.《波茨坦公告》 |
巴黎和会召开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它说明了
A.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
B.这些代表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 |
C.会议讨论的议题与这些国家关系不大 |
D.法国政府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
这是苏联时期的一段笑话:某农民在河里抓到一条大鱼,高兴地跑回家里对妻子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妻子说:“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那就烤!”“没柴!”农民气坏了,把鱼扔进了河里。那鱼在水面划了个圈,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讽刺的是斯大林时期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
C.农业集体化运动 |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1913年的沙俄和1937年的苏联,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下图所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右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引起图中指标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第一世界大战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新经济政策 | D.斯大林经济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