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倦夜①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②。
注:①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后。②徂,过去。从抒情方式上讲,前六句是______,最后两句是______。(每空限填四字)“万里干戈里,空悲清夜徂”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是从哪两个方面体现“倦”意的?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答题
清溪行①李 白
清溪清我心, 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②, 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 空悲远游子。
【注】 ①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②新安江,流经安徽,汇入钱塘江,以江水清澈出名。诗的颔联(三、四两句)、颈联(五、六)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诗的尾联(最后两句)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
雨后池上【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
水仙子·寻梅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清代纪昀评价这首诗:“唐人梅诗不似宋人作意。此首特有情韵。五、六最佳。”有人说,第六句中的“蜂”字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妙用。
就诗歌表达主旨而言,这首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