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材料二 英国首相威廉·皮特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1)当时中英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君主的权利上有什么不同?
(2)材料二所述的情景与哪一部重要文献的颁布有关?该文献的颁布对英国有什么影响?此后,在英国的政治生活中,英王与议会的关系如何?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的外交战略和中国的国家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丝绸之路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材料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材料四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明确提出在中国西部古丝绸之路沿线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国际新丝绸之路经济合作区。有学者指出:习主席提出的发展战略,必将重振古代丝绸之路的巨大影响力,把古丝绸之路促进下的中西文明交流、互动提升到新的历史阶段。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对这条道路的开辟起到最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谁?为了促进这条道路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从汉代到隋唐再到宋代,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的发展变化趋势。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发展“一带一路”的战略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请列举唐朝时中日友好交流的一个事例。
(2)7世纪日本模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了什么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是哪次改革?
(3)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中日关系围绕中国的钓鱼岛、否认南京大屠杀、慰安妇、日本政治右倾化等问题一路恶化,升级至今。你认为在现阶段,日本政府怎么做才能改善中日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哪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首都三十万群众欢庆这神圣的历史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指哪一运动?改良主义指哪一历史事件?揭开其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2)材料一中“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指什么革命?这场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以此为口号,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等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二:“从15世纪开始,欧洲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外探险活动,并伴随以残酷的殖民掠夺与扩张……野蛮、贪婪并充满勃勃生机的欧洲资本主义,沿着新航路,用血和火铺设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暴敛之路,逐步把整个世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
材料三:“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仅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马克思
材料四:“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了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1)材料一中提到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变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海外探险活动”是指什么?这次探险活动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分别指的哪两次革命?“旧政治制度”“新政治制度”分别指什么?
(4)材料四出自出自哪一法律文献?该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有过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成果,感受着科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神奇而巨大的力量。请同学们阅读下列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发明是什么?
(2)图二中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 1分)这种交通工具以什么为动力?(1)这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3)图三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科技革命的核心发明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