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 A.罗马法十分残酷野蛮 | B.维护私有财产 |
|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
(6世纪初)“……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出现以上情况,主要得益于
①均田制的推行②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
③北魏时期犁和牛耕的广泛使用④北魏时期新耕作技术的推广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确切的是
| A.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
| C.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
|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
|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
|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
《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
| C.统一度量衡 | D.奖励军功 |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
|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
|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