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孰与徐公美②徐公来,孰视之 |
B.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②予观夫巴陵胜状 |
C.①闻寡人之耳者②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
D.①燕、赵、韩、魏闻之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把“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果是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朝政,“战胜于朝廷”。 |
B.本文希望执政者拥有“察纳雅言”的行政风格,“兼听则明”的行事态度。 |
C.本文是一篇设喻说理的文章,虚实结合,虚写邹忌之“蔽”,实写“王之蔽甚”。 |
D.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这种三层排比的结构,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2)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3)屠暴起《狼》
(4)小大之狱《曹刽论战》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甲乙两文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他们同属(朝代)。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每空1分)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⑵饮少辄醉()
⑶不以物喜()⑷杂然而前陈者()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用议论的方式把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进行对比,抒发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 |
B.乙文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一幅太守与众人游宴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
C.乙文中“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
D.甲文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在朝廷为官,“退”指在京外做官。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①立市②,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④。”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燕策》
【注释】①旦 :早晨。②市:集市,市场。③一朝:一天。④贾:通“价”,价钱,这里指报酬。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比三旦立市()(2)人莫与言()对文中画线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愿你去看看我的马,去照顾一下我的马。 |
B.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回头照顾我的生意。 |
C.愿你去看看我的马,围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去照顾我的生意。 |
D.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马,围着马转几个圈儿,离开时再回头看它。 |
从“马价十倍”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下列加点词语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春和景明(景:日光) | B.而或长烟一空(或:或许) |
C.不以物喜(以:因) | D.锦鳞游泳(鳞:指鱼)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