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炼铁的相关内容时,对炼铁时还原剂的选择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单质碳也具有还原性,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为什么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
【猜想与假设】焦炭和铁矿石都是固体,接触面积小,反应不易完全。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化学性质类似,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但反应无明显现象。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①称取两份相同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一份与足量的碳粉均匀混合放入下图装置A的试管中;另一份放入下图装置B的玻璃管中。
②装置A和B两组实验同时开始进行。在装置B的反应中,实验开始前应先
(选填“通CO”或“加热”); 实验结束后应继续通入CO直至冷却至室温,其原因是 。
【实验现象】当装置B的玻璃管中固体完全由 时(选填“红色变为黑色”或“黑色变为红色”),装置A的试管中仍有 。
【解释与结论】焦炭和铁矿石都是固体,接触面积小,反应确实不易完全,这可能是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的一个原因。
【交流与反思】经过查阅资料和讨论,该小组同学发现除了上述原因外,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还有一些其它原因,试写出其中的一个: 。
【完善实验】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甲同学认为在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中可能还会有CO产生。为了证明碳还原氧化铁所得的气体中含有CO和CO2,将该气体通过下图的检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选填字母,装置可重复使用)。经过检验,证实碳还原氧化铁所得的气体中确实含有CO和CO2,因此装置A的不足之处是 。
为了检验草酸(H2C2O4)分解的产物中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并收集一氧化碳,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按要求回答相应的问题:
《资料》CO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立即变蓝;而CO2遇该试纸不变色
(1)当D中出现浑浊现象时可证明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D中盛放的是,可证明产物中还含有一氧化碳和水的实验现象是。
(2)E装置的作用是,则E中的溶液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依据图1和图2的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图1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溶液温度与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由图1可知,该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M点所表示的含义是。
(2)图2是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其反应过程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反应分两步完成。第一步:Na2CO3+HCl=NaHCO3+NaCl,当盐酸的体积大于ml时进行第二步,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当盐酸的体积大于V2ml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做了如下所述的实验:
实验(1)
![]() |
![]() |
![]() |
①10克水中加入2克 碳酸钙 |
②10克水中加入2克 氯化钠 |
③10克汽油中加入2克氯化钠 |
上述实验中可得到溶液的是(填序号),该溶液中的溶质是;①和②对比可得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②和③对比可得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实验(2)
小资料: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
项目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NaCl |
35.8g |
36.0g |
36.3g |
36.6g |
37.0g |
37.3g |
37.8g |
KNO3 |
20.9g |
31.6g |
45.8g |
63.9g |
85.5g |
110g |
138g |
物质A是(填“氯化钠”或“硝酸钾”);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达到饱和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在化学实验室,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一瓶没有密封好的NaOH已经结块。
【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中有碳酸钠的原因________。
【查阅资料】 Na2CO3溶液pH>7,BaCl2溶液pH=7,Na2CO3+BaCl2=BaCO3↓+2NaCl
【进行实验】从瓶中取出一定量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三等份分别装入A、B、C三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
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结块固体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分析】
(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三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B试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设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的成分,请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__。
【实验反思】
(1)试剂瓶中的固体结块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在溶解固体时放出了一定的热量,依据此现象有同学认为该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钠,为验证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
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实现绿色排放(使废液呈中性排放)。某实验小组在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之后,将废液收集在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绿色排放。请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写出碳酸钠溶液滴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若观察到废液缸里的废液澄清,用pH试纸测得废液的pH为2。废液显________性;废液中溶质为________。
若观察到废液缸里的废液呈白色浑浊状态,用pH试纸测得废液的pH为13,废液中可能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 B.碳酸钠 |
C.氢氧化钠、碳酸钠 | D.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
E.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
如果将此种情况下废液缸里的废液实现绿色排放,加入的试剂依次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