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2012年的“财富”的象征――有车有房有切糕!切糕密度较大,一小块都很沉,卖价以两(1两=50g)为单位,致使很多人莫名上当受骗。为了测量切糕的密度,小明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按照如图20所示,调节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切糕用极薄的保鲜膜包好,再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切糕的总体积;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在天平左右盘各垫上同样大小的纸片,将切糕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图,请你帮助小明回答下面五个问题:

(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使用天平过程中的错误是:                    ;
(2)改正错误后,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B                        ;
(3)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分度盘的指针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将游码向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端调。
(4)正确称量时,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切糕的质量为__________g;用量筒测量切糕的体积如图丁所示,则切糕的密度是      kg/m3。到此,明白了小切糕,大质量,花钱多的秘密了。
(5)由于切糕具有吸水性,为了防止其吸水,小明使用了该方案。本次实验测出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偏大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小明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移动棋子B,直到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 验中:

(1)用透明玻璃做实验,是因为它既能透光让小明看到棋子,又能光,让小明看到棋子的像。
(2)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小明将光屏放在棋子B的位置上.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能/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是因为
(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5)玻璃板下方用方格纸而不用白纸的优点是:

为救治病人,急需将一种药品送到偏远的山村,这种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常用保温瓶不能满足需要。同学们经过讨论,为保障药品在0℃以下存放,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冷藏盒。

(1)其中药品应放置于(A/B)处,另一处空间放置低温物质。
(2)关于保温盒填充材料,你选择(铝合金/发泡塑料/砂石)。
(3)关于放置在保温瓶内的低温物质的选择,小明认为只要放普通冰块即可,小华却认为应该放置由盐水凝固而成的冰块(简称“盐冰”)。
你支持的选择,依据是:①这两种冰,的熔点更低;②(题目中的某段文字)。
(4)进一步分析其原理:低温物质在运输途中发生(填物态变化)而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保证冷藏效果。

小明将一个橙子带到学校实验室,想用天平、烧杯来测量它的密度:

①他先用天平测出橙子的质量为135g;
②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发现橙子浮在水面上(如图甲),用天平测出烧杯、水和橙子的总质量465g;
③借助牙签使这个橙子浸没在烧杯的水中,在烧杯的水面处做个记号(如图乙);
④取出橙子,往烧杯中添加水到记号处(如图丙),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480g.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烧杯加入适量水后,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多少克?
(2)橙子的体积和密度各为多少?
(3)步骤④中,如果取出橙子时带出的水量较多,对橙子密度的测量有没有影响?

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明和同学利用桌上两个玻璃凸透镜(A、B)实验,A、B两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
(1)小明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凸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图可知他选择的凸透镜为(选填“A”或“B”) ;

(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你认为下面几种调整方法中最方便合理的是
A.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B.用刻度尺一个一个的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
C.把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
(3)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越烧越短,将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4)为了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小明和同学课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当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如图放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烛焰像应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像模糊了,若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说明液体透镜注水后,成的像将(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此实验说明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小明和小华想知道色拉油的密度,于是他们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动左端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右”或“左”)调;
(2)小明的实验: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55.8g,将烧杯中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注意倒入时色拉油不沾量筒壁),测出倒入量筒中色拉油的体积,如图甲;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色拉油的总质量,如图乙.则量筒中色拉油的质量为g,色拉油的密度为kg/m3
(3)小华的实验: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接着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注意倒入时色拉油不沾量筒壁),测出此时色拉油的体积为V1,将量筒中部分色拉油倒入空烧杯中,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m2,读出量筒中色拉油面对应的示数V2.则色拉油的密度ρ=(用已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4)小明和小华的实验中,(选填“小明”、“小华”)的实验测出的色拉油密度较正确,另一同学的方法会使测量的密度(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