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后,马嘎尔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
【材料二】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10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
——马克思于1853年所著《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材料三】“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便知道从前的弓箭刀戟,不能够和外国的洋枪大炮相抵抗,便明白欧美的新文明,的确是比中国的旧文明好得多……中国一般有思想的人,便知道要中国强盛,要中国能够昭雪北京城下之盟的那种大耻辱,事事非仿效外国不可。不但是物质科学要学外国,就是一切政治社会上的事,都要学外国……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这是中国政治思想上一个最大的变动”
——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马嘎尔尼访华时英国正经历着怎样的经济巨变?马嘎尔尼访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后中国社会性质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惊心动魄的革命”指什么?材料认为导致这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革命者在向“文明世界”学习时提出了什么新方案,该方案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
(3)材料三中孙中山“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集中体现在什么法律文献中?其民主政体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三段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历史潮流?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工业的大发展改变了英国人口的布局……大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出现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城市和工农业人口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52%。1831年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收入是795万镑,在工业方面的收入则为1171万镑。
材料二:自1688年政变以来……国会的地位大为提高了。在国会中占有多数,已成为执掌政权和制定方针政策的前提条件。……但是,英国国会的选举制度却仍然是中世纪确定的,它将国会下院的议席固定地分配给各个选区,这些选区不仅不包括新兴的工业城市和经济地区,而且有很多地方随着星移斗转早已凋敝。有些“衰败选区”甚至已在自然变化中被海水吞没,或者已变为荒丘、公园。以往选区的分配本来就是按贵族势力的分布决定的,“衰败选区”大量出现后又继续占有原来议席的份额,这同工业革命后的新状况产生了非常尖锐的矛盾。
材料三:由激进派领导的有广大工人参加的民主运动迅速发展。……1829年工业家阿特伍德创立了“伯明翰政治同盟”。同盟明确提出,只有使工业家和贸易家的代表入选国会,才能“恰当地维护和保障工业阶级的权利和利益”。1830年3月伦敦工业资产阶级组织了“首都政治联盟”。……在运动高涨的情况下,托利党惠灵顿内阁倒台,辉格党的格雷上台组阁。1831年3月格雷向国会下院提出了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的方案……10月提交上院时却又被否决。……各改革团体在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纷纷举行群众大会,支持改革方案。……给国王的请愿书不断呈递上来。人们纷纷从银行提取存款,造成金融风潮。有鉴于此……1832年6月,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这就是英国第一次国会选举制度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各郡选区,特别是北方郡选区得到65个……在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方面,城市居民收入房租或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
材料四:1846年,国会终于废除了保护土地贵族利益、禁止谷物进口的《谷物法》,3年后又废除了实行近200年的《航海条例》。贸易自由代替了保护主义,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英国在自由贸易政策的推动下经济更得到长足进展,取得了在世界上的工业垄断地位。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请完成: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1832年英国国会选举制度的改革。要求:内容应包括改革的原因、主要内容和影响。答题应成文,限250字以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地理大发现前,欧洲人对生活神秘遥远的东方人民深感离奇莫测;传奇的虚幻令人惊愕:如说恒河源头的印度人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有些人生来只有一条腿,但行动灵巧……甚至认为印度洋的土地上是一个由人和动物两类怪物组成的世界。
材料二:明朝万历年间(16世纪后期),西洋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拿出一幅世界地图给中国人看,这是中国人首次面临另一种崭新世界观,因为明代中国人的地图清楚标明:中国居于世界中心,由中国十五个市政使司居地图中部,四周有海环绕,海中有若干岛屿,上面写着九个蛮国名称。这些“岛国”总面积可能还不如中国一个省份大……
材料三:直至15世纪,欧洲的世界地图也很简单:基督耶稣高高在上俯视世界,从诺亚方舟洪水退却之后,诺亚三个儿子分别居住欧、亚、非三洲成为各洲始祖。地图上用圆规画出网状,网状内有代表城市和王国的旗帜与城堡,所谓“世界”即以地中海区域为主要范围的世界。
请完成:
(1)为什么当时的欧洲人会对东方有如此怪异的印象呢?
(2)为什么中国人在当时会坚持那样的世界观呢?
(3)为什么欧洲人在15世纪前会绘制那样的世界地图?坚持地中海中心的世界观?有人说,当时全球形成了古代五大文明摇篮以及五大区域的种族信仰古典文明,你能准确地列举吗?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使世界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请完成:
(1)新航路开辟过程中首先实现环球航行的是谁?我们可以从这些航海家的身上学习到什么?
(2)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3)两次工业革命促使哪两个时代的到来?
(4)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贸易商、传教士和殖民主义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了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了解决。——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们中拿不出一大捆货物者就拿出一小箱……几乎各个阶层的人对几内亚的买卖都兴趣浓厚。这真是一股浪潮,无怪利物浦的小船多如牛毛。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得净利可达百分之三百。1737年,“活跃”号货船首次出航,装载了价值1307英镑的货物,它返回到利物浦时,运来了殖民地的产品和总额为3080英镑的汇兑支票。其中还未把随后提交的棉花和蔗糖计算在内。——《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材料三:1762年,皇家非洲公司获得英王特许,很快就成为西非黄金和奴隶的最大买主。但是由于英国同荷兰争相向非洲人出售武器弹药,竞争十分剧烈,杀人武器很快在某些森林国家中扩散。对许多非洲国家的首领来说,掳掠和贩卖奴隶成了一种令人痛苦而又不得不干的事。如果他们拒绝干,欧洲就会向他们的对手提供武器,这些武器可能被用来掳掠他们的臣民变卖为奴。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请完成:
(1)殖民者贩运黑人奴隶采用了“三角贸易”的方式。在“三角贸易”航程中,运奴船装有大量黑人航行的航程是(  )

A.欧洲到非洲 B.非洲到美洲
C.美洲到欧洲 D.欧洲到美洲

(2)根据材料,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动机。
(3)根据材料三,英国在西非掠买黑人奴隶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奴隶贸易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关系?

2009年迎来了新中国60华诞,民族的团结、祖国完全统一成为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的安定,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谐,是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毛泽东和蒋介石同时身着中山装参加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庆谈判。当《中央日报》记者提问其特殊含义时,蒋介石表示:“中山装是民国政府公务人员的正式着装,中正(注:蒋介石)身为国府(国民政府)主席,今天是代表政府迎候毛先生莅临陪都,自然要穿中山装以显庄重”;毛泽东则大气地说:“原因很简单,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都是中山先生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都穿中山装,那是再自然不过了。”
——献给新中国60华诞的电影巨制《建国大业》
材料三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在上海表示(右图):“我的政府全面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也就像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我非常高兴看到紧张局势的缓和和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而且我非常希望我们继续看到两岸不断地改善关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因为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而作的奋斗,分析这一新型民族关系的主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重庆谈判中毛泽东、蒋介石分别赋予中山装的特殊含义,分析毛泽东说“同宗同源,存续相依”在抗日战争时期与今天具有的重大价值。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所指的主体内容,分析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次对话对台湾问题产生的积极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