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保证 |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
邓小平与刘伯承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亲密合作,形成了“刘邓不可分”的佳话。“刘邓不可分”的局面开始形成于(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曙光和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 )
A.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 |
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 |
C.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出现 |
D.古代小说的蓬勃发展 |
明朝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在《本草纲目》序言中写到:“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这说明( )
A.《本草纲目》内容比较全面详实,并涉猎多科 |
B.《本草纲目》流传范围广泛,传到海内外且时间长 |
C.《本草纲目》分类比较科学 |
D.李时珍知识比较渊博 |
《本草纲目》附有大量的药物形态图(如下图),李时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使自己的著作图文并茂 |
B.介绍用文字无法表述的药物 |
C.使药物分类更直观清晰 |
D.增加人们对药物的感性认识 |
在李时珍之前,我国已存在《神农本草经》《唐本草》等药物学著作。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A.帮助父亲更好地行医 | B.名扬天下 |
C.纠正过去医书的错误 | D.入朝为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