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发生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l)写出生理过程①~④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能量A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①和④生理过程是否可以发生在同一种生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生理过程①②③④都需要酶的参与,环境中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除了pH以外主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生理过程③的反应场所_________________,④的反应场所_________________
(14分) 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下图:
(1)由图中曲线可知,60℃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红薯相比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
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
![]() |
第二步 |
向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温至60℃的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水浴保温5 min |
第三步 |
将____________后,向A、B试管内各加入2 mL,然后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果预测:
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差速离心法(分级离心分离法)的一般步骤:匀浆→离心分离处理→分析研究(借助其他仪器或方法)。在低温条件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用离心法进行分离。第一次分离成沉淀P1(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清液S1;随后又将S1分离成沉淀P2(含叶绿体)和上清液S2;第三次离心将S2分离成沉淀P3(含线粒体)和上清液S3;最后一次离心将S3分离成沉淀P4(含核糖体)和上清液S4。请分析实验后回答下列问题(填入相应的字母符号,如S1~S4,P1~P4,见下图):
(1)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
(2)若要继续分离得到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应选取________部分。
(3)若要研究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应选取________部分。
(4)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的是________。
(8分)下图表示人体内几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相互关系,其中a,b表示有机小分子物质,A、B、X代表有机高分子物质,虚线表示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
(1)B可分为B1、B2、B3等,其原因是:从b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从A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2在催化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时所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与合成B3有关的A片段在肝细胞中是否存在?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3是由574个氨基酸,4条肽链组成的,在形成1分子B3的过程中,共脱去________个水分子。
某学校环保小组为调查该地某湖泊的水质污染状况,在注入湖泊的四个主要水源的人口处采集水样并镜检水样中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①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②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的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③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④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
根据以上结果回答:
(1)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2)①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②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③号水源的污染属。
(3)假若①号和③号水源的污染属同一性质,程度相同,则①号水源排污点离湖泊入水口的距离比③号水源。(填“远”“近”或“不能判断”)。
(4)为了改变湖泊的污染状况,首先必须治理的是水源,这一水源一般是由排出的废水,治理的方法有等。
在温带的某淡水湖泊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主要是矽藻等),每年可见到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图表示一年四季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与无机养料、光、温度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6分)
(1)请分析浮游植物产生两个密度高峰期的原因。
(2)为什么秋季密度高峰值比春季低?
(3)若在某年春末夏初,该湖受到N、P等物质的轻度污染,造成湖中无机养料含量的改变(如下图),请在下图中绘出该年浮游植物密度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