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在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市城区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材料三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材料四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哪幅图片能反映出“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身边”? (不写名称,只写“图 ?”) (1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到加强的因素有哪些? (2分)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分)
(4) 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持何种态度? (1分)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学术研讨会上讲话,渗透着“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等思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于发展壮大中华民族。
【从百家争鸣到独领风骚的思想名流】
材料一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1)根据提供的栏目名称,你会给他们安排最适合的主持栏目吗?(只填对应字母,4分)
A:《法制在线》 B:《关爱民生》 C:《人与自然》 D:《和平使者》
墨子:孟子:庄子:韩非:
(2)今天“孔子热”、“儒学热” 日益升温。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有何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3)【从科技发明到书画艺术的文化名人】
■名人沙龙
①图一人物是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英国著名科学家,他是谁?其在物理学领域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②图二中科学家第一次将生物学完全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这位科学家是谁?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重要观点是什么?
③图三中的公式是相对论的动能表达式,“相对论”是由谁提出的?
④图四中人物的哪项重大发明对我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⑤图五中的人物是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诗人杜甫,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其代表作是什么?
■名言集锦
材料二“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实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梵·高
材料三“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
⑥梵·高、贝多芬分别在什么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名作赏析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一幅“会动的”《清明上河图》让众多参观者流连忘返、叹为观止。这幅“百米长卷”,已被赋予生命: 白天,城里是徒步行走的人流,骑着骆驼的商队,小桥下潺潺的流水,吆着号子声的水手; 夜晚,夜市上是忙碌的小商小贩,屋里准备歇息的夫妻,小酒馆里传出的猜拳声……
⑦《清明上河图》属国家级文物,以下关于该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图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
B.该图的初作者是北宋画家张择端 |
C.该图描绘的是南宋东京汴梁的繁华景象 |
D.从该图描绘的繁华景象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宋朝商品经济繁荣 |
(4)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
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话剧,是一场场破旧立新的嬗变,也是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卷。阅读材料,完成题后相关要求。
第一篇章 【改革先驱篇】
材料一
(1)战国时期,商鞅在国君的支持下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魏国有李悝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各国经过变法最终确立了什么制度?图二中人物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效仿英日,力求在中国建立哪种政治体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图三中人物当政期间,通过改革使国家达到全盛。当时该国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
第二篇章 【大国新政篇】
材料二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18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以反西方的中央集权方式推动现代化,又一次打败列强,取得二战胜利,然后又和美国平起平坐。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
(2)材料二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前苏联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局面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加速了该事件发生的改革是哪个?
材料三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说一说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哪一项?
第三篇章【辉煌成就篇】
材料四表一 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情况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
39.79 |
22.13 |
34.55 |
44.24 |
表二 1978—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1978年 |
2007年 |
实际增长 |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45 |
24.95万 |
年均9.8% |
|
城乡 居民 收入 |
城镇人均(元) |
343 |
13786 |
6.5倍 |
农民人均(元) |
134 |
4140 |
6.3倍 |
|
农村贫困人口 |
2.5亿 |
1400多万 |
(4)根据上面两幅图表,分析指出:1921年以后的苏俄(联)和1978年以后的中国经济发展都呈现出什么趋势?该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分别有哪些?
第四篇章【改革反思篇】
19世纪60年代起,在世界近代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5)19世纪最后30年,中日两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这两次改革中为发展经济采取的共同措施是什么?俄、日改革取得了成功,但也遗留了许多问题,请说出其共同的局限性有哪些?
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三次科技革命,诞生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请将图中A、B、C、D四处填空填充完整,并说出他们分别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有人说:“前两次科技革命给西方带来的是财富,给东方带来的却是灾难。”哪些国家率先在前两次科技革命中获得了财富(举出两例)?在中国,与图中F、G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分别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图中E、H两处成果是哪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4)历史上中国错失了前两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新中国成立后,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科技飞速发展。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或认识?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1)图一是丝绸之路路线图,请写出它的起点A的名称。其开通与哪一历史人物有直接关系?此后,新疆地区逐渐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和清朝分别在这一地区设置了什么行政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
(2)德国地理学家里希霍芬评价丝绸之路时指出: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丝绸之路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一例恒河文明、两河文明的标志性历史事物。
(3)敦煌,这一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既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大”“盛”之美,也亲历了近代中国的屈辱与苦难,如今正体验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万丈豪情。请举出一例隋唐时期能够体现敦煌“大”“盛”之美的文明成果,并回答:近代史上割占中国西北大片领土的国家是哪个?扭转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的战争是哪个?
(4)图二是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路线图,由图中可以看出,沿线各国被连接成一个整体,有利于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那么,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是从哪件事开始的?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交往应该遵循的外交基本准则是什么?以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一个世界经济组织是什么?
(5)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你认为这一举措会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历史不容忘记。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各种纪念活动相继展开,警示我们勿忘历史,远离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战争名称 |
参战国 |
持续时间 |
卷入人口 |
参战人员 |
伤亡人员 |
直接经济损失 |
一战 |
30多个 |
4年多 |
15亿 |
0.7亿 |
0.3亿 |
1805亿美元 |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
材料二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材料三1945年5月8 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战争结束了”的“战争”是指哪次战争?哪一组织的建立加快了这场战争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