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出游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1)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 :“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2),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3)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4) 。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5) 。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6),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
公曰 :“善 。”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1)遵:循 (2)巡狩:视察 (3)省:考察 (4)豫:指帝王秋天出游。
(5)度:法度、准则 (6)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遵海而南 南:南面 |
B.从水而不反谓之连反:通“返”,返回 |
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 身:亲自 |
D.赈赡之,然后归也赡:供给、供养。 |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诸侯之天子为述职(2)小大之狱 |
B.(1)已与贫民者三百钟(2)吾与徐公孰美 |
C.(1)景公出游,问于晏子(2)欲报之于陛下也 |
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
人物(作者) |
篇目 |
人文思想核心 |
晏子 |
景公出游 |
① |
欧阳修 |
《醉翁亭记》 |
② |
范仲淹 |
《岳阳楼记》 |
忧国忧民 |
曹刿 |
〈〈曹刿论战〉〉 |
③ |
阅读甲乙两则短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而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名之者谁()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顾侍臣曰() ⑤或因而抄录()选出“以”的用法意义和“太夫人以荻画地”相同的一项 ()
A.徒以有先生也。 |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
C.修以风节自持 | D.以塞忠谏之路也。 |
翻译句子。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下面是根据《岳阳楼记》拟出的上联,请你联系甲乙两文拟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范仲淹心怀天下
下联:根据甲乙两文,从欧阳修的为学、为人、为官角度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阅读文言文。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不同的一项是:()
A.先帝知臣谨慎 | B.先帝不以臣卑鄙 |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出师北伐的三个理由。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共写出三个即可)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14分)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请广于君:②秦王怫然怒:
③故不错意也:④寡人谕矣: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B.若士必怒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C.要离之刺庆忌也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D.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 |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揣摩“与臣而将四矣”这句话,说说其“潜台词”的含义:
从中表现了唐雎的精神。(4分)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甲】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①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②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③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④,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⑤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⑥。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⑦!涉之为王沈沈⑧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⑨,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⑩,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11,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12,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凡:总共。②故人:旧相识,老朋友。③扣:敲。④辩数:反复解说。⑤遮道:拦路。⑥这句的意思是,陈胜和他同乘一辆车回去。⑦夥颐:意思是“真多呀”。夥:多。颐,语气助词,相当于“呀”。⑧ 沈沈:形容宫室高大深邃,富丽堂皇。⑨夥涉为王:这是当时流传的口头语,意思是一朝得志就变得十分阔气。⑩发舒:放肆,随便。 11颛:通“专”。妄言:胡说。12引去:自动离开。引,退。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苟富贵苟:___________(2)将军身被坚执锐被:_____________
(3)陈胜王凡六月王:___________(4)之陈之:_____________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涉之为王沈沈者 |
B.陈涉乃立为王自辩数,乃置 |
C.扶苏以数谏故言陈王故情 |
D.遮道而呼涉夺而杀尉 |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联系【甲】文,再读【乙】文,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文言阅读(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固以怪之矣 |
B.余顾而慕之马之千里者 |
C.见四野禾苗油油然然足下卜之鬼乎 |
D.甫②行数里卒数万人 |
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③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