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中学化学实验室有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

(1)请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检验所制取的气体的方法是:                                                
(3)在常温下,用亚硫酸钠固体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硫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由于二氧化硫是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所以应用              装置进行收集,以便将尾气吸收处理,避免造成              
(4)该中学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发生装置B进行“石块中是否含有碳酸钙”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小明发现,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
②所用的盐酸不同;
③还可能是                       
【设计实验】(1)验证猜想①是否成立,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    的石块,加入相同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                   ,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单一变量的研究方法。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                       等(答出一点即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气体的干燥(除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聪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好奇的小聪想探究铬( C r )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邀请你一同参加.
[知识回放]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 a N a M g A l Z n S n P b H H g A g P t A u ,请你在横线上填写对应金属的元素符号.
[作出猜想]
猜想1. C r F e C u ;猜想2. F e C u C r ;猜想3.你的猜想是

[查阅资料]
(1)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2)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 r S O 4 )溶液.
[设计实验]
小聪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再取三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

实验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成为蓝色


[结论与解释]
(1)小聪得到的结论是猜想正确.
(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知识运用]
将铬片投入 F e S O 4 溶液中,反应(填"能"或"不能")进行.若能进行,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林同学在做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称取 2 . 4 g 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与充足的空气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完毕后,称得所得固体的质量小于 4 . 0 g
【提出问题】固体质量为什么会小于 4 . 0 g 是否发生了其他反应呢

【查阅资料】镁在空气中燃烧时,除了镁与氧气反应外,还可发生反应:
2 M g + C O 2 = 点燃 C + 2 M g O

3 M g + N 2 = 点燃 M g 3 N 2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固体质量小于 4 . 0 g 是由于发生反应(填"①"或"②")造成的,其理由是

【实验探究】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用图所示装置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氮气(含少量稀有气体).可燃物应选择的物质是(填写物质的字母代号).

A.

木炭

B.

红磷

C.

硫粉

选择的理由是.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所制得的氮气中,镁条在氮气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 2 . 4 g 镁在空气中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小于 4 . 0 g ,是由于生成的产物是的混合物所致.

【评价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小林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从下列提供的仪器中进行选择,可以组装多套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代号仪器的名称: G I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仪器组装后,加入试剂前必不可少的一项操作是 .
(3)从图中所列仪器中,选择合适的组合完成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该组合是(填仪器代号).你所组合的装置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宁和小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N a 2 C O 3 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 O H - ,那么 N a 2 C O 3 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呢?小宁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小宁和小明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 N a 2 C O 3 属于(填"酸"、"碱"、"盐");
(2)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
(3)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
(4)实验Ⅲ滴入 N a 2 C O 3 溶液,震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加过量的 C a C l 2 溶液后,震荡,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了(提示: C a C l 2 溶液呈中性)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溶液中的 C O 3 2 - 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5)小明同学在和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 N a 2 C O 3 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 O H - ."你认为 N a 2 C O 3 溶液中存在 O H - 的原因是

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変瘪,B中  
(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