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B.“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
C.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 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
“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
A.废分封,设郡县 | B.设立中朝和外朝 |
C.实行三省六部制 | D.废丞相,设内阁 |
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段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的第一次转型是指()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
D.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宗法制的主要目的()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
B.防止内部纷争,维护统治秩序 |
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性 |
D.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 |
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插队。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此人的履历反映了()
A.“教育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
B.1977年恢复高考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 |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 |